吏员

词语解释
吏员[ lì yuán ]
⒈ 泛指大小官员。
⒉ 指地方官府中的小官。
引证解释
⒈ 泛指大小官员。
引《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吏员自佐史至丞相,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
⒉ 指地方官府中的小官。
引《后汉书·光武帝纪下》:“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
《水浒传》第十八回:“茶博士指着道:‘今日直日的押司来也。’ 何涛 看时,只见县里走出一个吏员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恶章攀桂》:“淮扬道 章攀桂,以吏员起家。”
国语辞典
吏员[ lì yuán ]
⒈ 佐治的小吏。
引《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
分字解释
※ "吏员"的意思解释、吏员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创建机器局,修筑都江堤,裁减夫马来抚恤人民,革除陋规来抚恤吏员。
2、上自扬州的盐运使,中到泰州、海州、通州的运判,下至各检查关卡的吏员们,无不贪污中饱,敲榨勒索,聚敛的财富多达二三百万两银子,少的也有数万两。
3、研究隋唐时期流外官及其相关制度时,既应该注意考察其与吏员之间在政治身份上的渊源,又不能不加区别地把它们混为一谈。
4、大喜过望之余,先致电蒋委座,炫耀他汪某人带着先行吏员、部队,是如何恩威并用慑服“匪部”。
5、吏员是汉代官僚机构的基本组成*员,在秦汉政治、行政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6、朕从前为布衣时,曾见地方官员出身于儒士者、大多迂腐无能,荒废政事;出身于吏员者,大多枉法贪奸,蠹政害民,致使君德不能下达,政事愈加败坏。
7、案例教育方法不仅体现在职医、职官教育之中,也体现在吏员训练和艺徒训练等方面。
8、是对吏员作用的全面反映,披露了吏员在封建吏治中的复杂影响,它是开拓话本题材的一个重要方面。
9、其立法思想旨在以较为丰厚的廪禄且辅以重典的双重作用下,减少乃至杜绝宋朝吏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贪赃行为的发生。
10、比赛定在武植他们过去扛活的定家村定宏利那,当工司吏员去定宏利府上商定时,他受崇若惊,万分惊喜,遂一百个答应。
11、汉代吏员在社会上的作用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12、“朕从前为布衣时,曾见地方官员出身于儒士者、大多迂腐无能,荒废政事;出身于吏员者,大多枉法贪奸,蠹政害民,致使君德不能下达,政事愈加败坏。
13、掌控上司不懂的方言,乃是东南吏员欺下瞒上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上进一点的吏员对此都很用心。
14、按惯例,师爷和县衙中的吏员是要搬入县衙旁的官舍居住的,李三思托言要回去收拾行李,向冯知县告了辞。
15、汉代吏员由各级行政长官自行辟除,分曹治事,使各级政府组成一个较为严密的行政运作系统,对汉代地方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16、其下都有佐官,府为府丞,推官,六曹主事等,州有判官,行军司马,参军,六曹主事等,县有县丞,县尉,主薄,三班六房从事吏员等。
17、其方便之处则是一个地方官虽然缺乏法律上的专门训练,但是在幕僚和吏员的协助下仍然可以应付裕如地兼任司法官。
18、吏员在汉代行政信息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行政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代实现社会控制的重要保障。
相关词语
- lǎo lì老吏
- kuài lì快吏
- jiē lì街吏
- rú lì儒吏
- jì lì计吏
- bì lì辟吏
- dà lì大吏
- chú lì厨吏
- chéng lì程吏
- lǐ lì里吏
- háo lì豪吏
- fǎ lì法吏
- chōng lì充吏
- cūn lì村吏
- jiàn lì贱吏
- jiāng lì疆吏
- liáo lì僚吏
- dá lì达吏
- bù lì簿吏
- chǔ lì储吏
- huí yuán回员
- guān yuán官员
- gù yuán雇员
- yùn yuán运员
- guǎng yuán广员
- mò yuán末员
- hǎi yuán海员
- hé yuán河员
- yǎn yuán演员
- fèi yuán废员
- shè yuán社员
- gān yuán干员
- shāng yuán伤员
- dǎng yuán党员
- fú yuán浮员
- lù yuán路员
- bèi yuán备员
- jǐng yuán警员
- xīn yuán心员
- fù yuán复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