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典

词语解释
六典[ liù diǎn ]
⒈ 谓古代六方面的治国之法。
⒉ 隋宫廷中的女官。
⒊ 《唐六典》的省称。
引证解释
⒈ 谓古代六方面的治国之法。
引《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詰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
《文选·张衡<东京赋>》:“建象魏之两观,旌六典之旧章。”
薛综 注:“言所以立两观者,欲表明六典旧章之法。”
唐 褚亮 《祭方丘乐章·肃和》:“九宫肃列,六典相仪。”
⒉ 隋 宫廷中的女官。“六典”是:一典琮,掌琮玺器玩;二典赞,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三典栉,掌巾栉膏沐;四典器,掌樽彝器皿;五典执,掌扇伞灯烛;六典会,掌财帛出入。
引《隋书·后妃传序》:“开皇 二年,著内官之式……又採 汉 晋 旧仪,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
⒊ 《唐六典》的省称。
引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子监应三舘学士等,準《六典》。”
廖莹中 注:“《唐六典》三十卷, 开元 十年,起居舍人 陆坚 被詔撰, 玄宗 手写六条曰: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至二十六年书成。”
姚华 《论文后编》:“典之称名,原始《尚书·尧典》一篇,后乏继者,虽古有《五典》, 唐 有《六典》,然《五典》书不传,《六典》虽传,要都为总部,不属专篇,名或相因,体不相袭。”
国语辞典
六典[ liù diǎn ]
⒈ 周代辅佐帝王治理邦国的六种法典。即治典、礼典、教典、政典、刑典、事典。
引《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
《文选·张衡·东京赋》:「建象魏之两观,旌六典之旧章。」
⒉ 隋代宫廷中的女官。即典琮、典赞、典栉、典器、典执、典会。
引《隋书·卷三六·后妃传·序》:「又采汉、晋旧仪,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
分字解释
※ "六典"的意思解释、六典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唐朝开元时期有着频繁且规模盛大的立法活动,并编纂了中国第一部行政法典《唐六典》。
2、此《唐六典》一书,系唐玄宗时,大体依唐代现行法规而纂辑,可说是当时的具体事实与现行制度,与本之理想和希望者不同。
3、唐朝户籍的编制时间遵循“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的规定(《唐六典》卷3《尚书户部》)。
4、《唐六典》是研究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特别是唐代典章制度和中国古代法制史的重要的参考文献之一。
5、张说主持编撰了《唐六典》,刘知几撰着了《史通》,吴兢撰着了《贞观政要》,学术著作硕果累累。
相关词语
- liù liù dà shùn六六大顺
- liù zhí六职
- liù jiā六家
- liù wèi六味
- liù yù六玉
- liù yīng六英
- liù yù六驭
- liù yí六彝
- liù zhì六贽
- liù yào六要
- liù yǔ六宇
- liù zǔ六祖
- liù tiān六天
- èr liù二六
- liù yí六仪
- liù yì六蓺
- liù zhǐ六指
- liù zī六齍
- liù yī六一
- huáng liù黄六
- diǎn yù典鬻
- bèi diǎn贝典
- bǎi diǎn百典
- chéng diǎn程典
- shèng diǎn盛典
- chūn diǎn春典
- diǎn zhì典志
- diǎn yán典言
- qìng diǎn庆典
- diǎn zuò典坐
- diǎn yā典押
- ēn diǎn恩典
- diǎn fān典藩
- chū diǎn出典
- wén diǎn文典
- diǎn zhèng典正
- fǎ diǎn法典
- diǎn zuò典座
- diǎn bīng典兵
- bāng diǎn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