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àiguān

外官


拼音wài guān
注音ㄨㄞˋ ㄍㄨㄢ

外官

词语解释

外官[ wài guān ]

1.古指外朝卿大夫。

2.宫外百官。非近侍之臣。与内官相对。

3.或谓在外捍卫边境之官。参阅清王先谦《汉书补注》

4.地方官。与京官相对。

国语辞典

外官[ wài guān ]

1.外省的官吏。相对于京官而言。

例证《后汉书 · 卷三 · 肃宗孝章帝纪》:“今外官多旷,并可以补任。”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第七六回》:“他们外官看得一班京官都是穷鬼,老实说,八千银子谁看在眼里?”

2.古代称九卿为“外官”。

例证《国语 · 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
三国吴 · 韦昭 · 注:“九品,九卿。”

3.捍卫边境的官。

例证《汉书 · 卷六四下 · 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

分字解释


※ "外官"的意思解释、外官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北朝流外官的构成情况与阶级来源现在只能进行片面的推断。

2、北朝流外官的构成情况现在只能进行片面的推断。

3、张?总黜翰林为外官,良得山西副使,谢病归,卒。

4、京官的人情礼数太多,外官的馈赠和印结银又都是有限的,许多出身贫寒的京官在无奈之下,只好进行借贷,大多数京官都有过长期的借贷史。

5、她,是文职外官巡抚的千金烟景。

6、公子做寿,按理说我应去拜贺的,却又多有不便怕人说公子与外官往来过密。

7、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8、研究隋唐时期流外官及其相关制度时,既应该注意考察其与吏员之间在政治身份上的渊源,又不能不加区别地把它们混为一谈。

9、翁同是孝悌君子,但本性温厚懦弱,只宜于当作育人材的太平宰相,不宜于作外官,亦不宜于处乱世,“甚矣,游子之不可为也”一语,瞻顾亲族之情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