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diào

三调


拼音sān diào
注音ㄙㄢ ㄉ一ㄠˋ

繁体三調

三调

词语解释

三调[ sān diào ]

⒈  汉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南北朝至隋唐,以清、平、侧为三调。

⒉  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

引证解释

⒈  汉 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 南北朝 至 隋 唐,以清、平、侧为三调。

《文选·谢灵运<会吟行>》:“六引缓清唱,三调佇繁音。”
李善 注引《宋书》:“第一平调、第二清调、第三瑟调、第四楚调、第五侧调。然今三调,盖清、平、侧也。”
《旧唐书·音乐志二》:“平调、清调、瑟调,皆 周 房中曲之遗声也, 汉 世谓之三调。”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古乐府有三调声,谓清调、平调、侧调也。”

⒉  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

《南齐书·武帝纪》:“水旱为灾,实伤农稼……三调众逋宿债,并同原除。”
《资治通鉴·南朝齐武帝永明十一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三调,谓调粟、调帛及杂调也。”

分字解释


※ "三调"的意思解释、三调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调解准备阶段,为防止村民一轰而起,城郊乡启动三调联动机制,安排好调解时间,对煤矿遗留问题分类逐一调解。

2、老丝弦单唱、对唱均以八句为循环段,有起腔、青芽、鸡罩窝、山坡羊、三调弦、抱青羊、拨子、哭调等多种曲调。

3、陈李济胃疡宁丸从根本入手,通补兼顾,治养结合,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制酸止血治胃病,一治、二养、三调,深层治疗,为广大胃病患者带去了福音。

4、历史上的清商三调是当今乐律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5、癸未,以竟陵王子良为太傅;蠲除三调及众逋,省御府及无用池田、邸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