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泥

词语解释
封泥[ fēng ní ]
⒈ 亦称“泥封”。古时简牍文书以绳捆扎,在绳结处加检木,上封盖有钤印的胶泥块,以防泄密、备检核,谓之“封泥”。流行于秦汉时期。
引证解释
⒈ 谓用泥封缄文书。古代文书囊笥外加绳捆扎,在绳结处以胶泥加封,上盖钤印,以防泄密、失窃。也有将简牍盛于囊内,在囊外系绳封泥者。盛行于 秦 汉。清 末以来,此项遗物发现甚多。参阅 清 吴式芬 陈介祺 《封泥考略》, 清 刘鹗 《铁云藏封泥》, 周明泰 《续封泥考略》、《再续封泥考略》, 王国维 《齐鲁封泥集存》, 马衡 《封泥存真》。
引《后汉书·百官志三》:“守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
唐 李林甫 《嵩阳观圣德感应颂》:“目对封泥,手连印署。”
王国维 《<齐鲁封泥集存序>》:“窃谓封泥之物,与古璽相表里,而官印之种类,较古璽印为尤伙,其足以考正古代官制地理者,为用至大。”
⒉ 此谓守关如封泥,后因以“封泥”喻据守雄关。
引《后汉书·隗嚣传》:“元 ( 王元 )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 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
唐太宗 《入潼关》诗:“弃襦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国语辞典
封泥[ fēng ní ]
⒈ 古人未有纸时,以简素传递信息,为防私拆,在绳结开启处,以泥封紧,加盖印章,故称为「封泥」。其残存者,对古代文字及官爵、地名的研究,颇有助益,如马王堆一号墓「轪侯家丞」封泥。
英语sealing clay, lute
法语lut
分字解释
※ "封泥"的意思解释、封泥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详细阐述了该桩型的施工工艺,指出合理选择桩基型号、保证符合扩大头尺寸及封水和封泥措施是桩基施工的关键。
2、晚年力追汉印,尤得力于铸印及封泥,并参有碑版文字意。
3、人们通过把简牍文书或物品以绳捆扎,在绳结处回检木,上封盖有钤印的胶泥块,以防泄密、备检核,古人谓之“封泥”。
4、珍妮启了封泥,信果然是给她写的.
5、一名炉前工人说,高炉出铁口的封泥烧得很结实,过去开铁口时,大家为节省时间会使用氧气焊烧割,常弄得浓烟滚滚。
6、秦始皇亲手拆过的封泥两千年后成国家级文物。
7、裁决审判连忙撕开卷轴封泥,注入自身法力。
8、秦印、汉印、玉印、铸印、鸟虫书、封泥印、圆朱文等等,各种字体、风格,令人应接不暇。
9、本文根据炸药的作功原理和炮眼封泥的作用,通过事故案例,论述炮眼封泥质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10、据了解,这些秦代封泥勾勒出了秦代官僚机构的网络图,涉及“三公九卿”制度及一些当时的主要官职。
11、芽娘举起手中红色的瓷瓶,掀开封泥往下摇了摇,“壶是挺重的,怎么里边什么都没?”。
12、封泥,水泥封涂一种物质,如晒干的粘土或水泥,用于绑裹和密封管道的连接处和其它连接点或覆盖以有孔的表面以使之牢固。
相关词语
- fēng wǎng封网
- fēng tǒng封筒
- fēng xì封熂
- biē fēng鳖封
- fēng zhe封着
- fēng kǒu封口
- chá fēng查封
- fēng zhí封植
- fēng miàn封面
- fēng xǐ封玺
- fēng suǒ封锁
- fēng hóu封侯
- fēng zū封租
- fēng zhěn封畛
- fēng yí封姨
- fēng xíng封行
- fēng yù封隩
- yī fēng一封
- fēng yú封嵎
- mì fēng密封
- ní dàng泥荡
- fēng ní封泥
- ní dìng泥定
- chōng ní冲泥
- ní qiāo泥橇
- zhì zhì ní ní滞滞泥泥
- ní jiāng泥浆
- ní gōng泥工
- wū ní污泥
- ní qián泥钱
- fēn ní分泥
- lǎo ní老泥
- ní sù泥塑
- ní nì泥溺
- ní gōng泥弓
- shuǐ ní水泥
- ní shì泥饰
- ní ní泥泥
- nì shǒu泥守
- ní fó泥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