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àizhì

脍炙


拼音kuài zhì
注音ㄎㄨㄞˋ ㄓˋ

繁体膾炙

脍炙

词语解释

脍炙[ kuài zhì ]

⒈  细切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佳肴。

⒉  比喻美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人称赞。

⒊  犹宰割,处置。

引证解释

⒈  细切的肉和烤熟的肉。亦泛指佳肴。

《孟子·尽心下》:“公孙丑 问曰:‘膾炙与羊枣孰美?’ 孟子 曰:‘膾炙哉!’”
汉 枚乘 《七发》:“羞炰膾炙,以御宾客。”
宋 杨万里 《病中屏肉味独茹菜羹饭甚美》诗:“云子香抄玉色鲜,菜羹新煮翠茸兼。人间膾炙无此味,天上酥酡恐尔甜。”
清 刘大櫆 《<郑子山诗集>序》:“一勺之水,可以知沧海之大;一臠之味,可以知膾炙之美。”

⒉  比喻美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人称赞。参见“膾炙人口”。

宋 司马光 《司马温公诗话·寇莱公诗》:“﹝ 寇準 诗﹞为人膾炙。”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文章正宗叙论》:“书信往来,虽不关大体,而其文卓然为世膾炙者,亦缀其末。”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成语破》:“浙江 陈煒 字 本叔,时艺膾炙一时。”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三:“滕王阁 连甍市廛,名不称实;徒以 王勃 一序,膾炙今古。”

⒊  犹宰割,处置。

明 李贽 《与刘肖川》:“尊翁兹转,甚当,但恐檀越远去,外护无依,不肖当为 武昌 鱼,任人膾炙矣。”

分字解释


※ "脍炙"的意思解释、脍炙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真正的经典,往往能传诵不绝,脍炙人口。

2、既收所获,割鲜脍炙,肴酒尽乐,高歌欢唱。

3、上篇歌以咏志,诗歌抒情,脍炙人口;下篇慨当以慷,散文说理,剖析入微。

4、我们班的一些"小诗人"把古人的诗改头换面,却改得那么脍炙人口,颇受大家欢迎。

5、我很喜欢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脍炙人口的诗句。

6、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总是深受人们的喜爱,连我们小学生也能哼上几句。

7、歌曲旋律很优美、流畅,歌中描述的意境让人感觉非常好,非常动人,歌词脍炙人口。

8、真可谓文情并茂,脍炙人口。

9、我们班的一些"小诗人"把古人的诗改头换面,却改得那么脍炙人口,颇受大家欢迎。

10、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的《宇宙牌香烟》脍炙人口,是因为用艺术夸张把吹牛者讽刺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11、他的别太残忍、猎犬、温柔地爱我、大家动起来和监狱摇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12、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很感人、很细腻,并且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13、尽管这句老话脍炙人口,但新研究发现,它已经不再有分量。

14、贺敬之创作的《回延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15、李白的诗写得太好了,哪一首不是脍炙人口,哪一首不是流传百世……唉,我看我只有佩服他的分了!

16、这个绝妙的问答,蕴含了面对人我是非的处世之道,因此虽经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17、在这美不胜收的地方,流传着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歌。

18、昌信输了,一无所有的他投军到武田家当了信玄的侍童,演绎出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19、唐诗三百篇,篇篇都脍炙人口。

20、从古至今,许多诗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