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颜体


拼音yán tǐ
注音一ㄢˊ ㄊ一ˇ

繁体顏體

颜体

词语解释

颜体[ yán tǐ ]

⒈  唐代颜真卿所写的字体,浑厚挺拔,开阔雄劲。

Yan Zhenqing style,a calligrapher in Tang Dynasty;

引证解释

⒈  唐 书法家 颜真卿 的字体风格。其书法初学 褚遂良,后学 张旭 笔法,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古法为之一变,世称“颜体”。

白沙 《康有为和他的<广艺舟双楫>》:“如果说, 魏 晋 以前‘体’这个字是表示书体的话,在 魏 晋 以后就转向表示个人风格,如‘颜体’、‘柳体’、‘赵体’,并非是三种字体,仅仅表示三种不同风格的书法而已。”
吕更荣 《中国书法简史》第八讲(三):“颜真卿 的书法,主要得到了 张旭 的指导,上承 王羲之 的传统,又习初 唐 四家特点,兼收 南北朝 书法新鲜营养。学习时有选择,有取舍,是 唐 朝新书体的创造者,称为‘颜体’。”

国语辞典

颜体[ yán tǐ ]

⒈  唐代颜真卿所写的书体。笔意遒劲浑厚,开阔雄伟。

分字解释


※ "颜体"的意思解释、颜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只可惜,虽是秦桧创立的宋体字,却不象颜真卿,柳公权一般被人称为颜体,柳体,而把其姓名湮灭,只留下一个泛泛的宋体字为名。

2、而陈家家学中楷书更多倾向于柳体,所以他们虽然认得出颜体字的高下,却也不可能认为家中小儿能将之写到那种程度。

3、所谓塔,其实是一根石柱,长约3米,柱的正面用颜体刻有“抗日军民殉难墓”五个大字,据说是当时永康县法院的秘书徐长庚题的字。

4、她曾在天津茂林书法学院进修三年,专心研习颜体书帖,打下了坚实的真草隶篆书法基础。

5、从此他苦练书法,学颜体的清劲丰肥,学欧体的开朗方润,学“字画汤”的奔腾豪放,又学宫院体的娟秀妩媚。

6、书房里,一个三岁的少年正在练毛笔字,练的尚还是规规矩矩的颜体楷书,并不是个性张扬的瘦金体或是飘逸流畅的赵体,但已像模像样,初见成果。

7、陈先生深厚的颜体童子功保证了他的榜书沉厚、雄浑,加上其篆籀行书笔法的揉和又保证了其活脱、生动之势。

8、第二天的《中京日报》上,头版头条的大新闻,是野合花用颜体书写的那幅十六字寿联:不孝有三,敬老为大;人人遵守,国泰民安。

9、倘若柳公一味效法于颜体,而不顾其弊端,那么可能现在就不会有相提并论的“柳骨颜筋”。

10、他的楷书有柳体的骨干也有颜体的浑厚,其中还稍带隶书的韵味,苍劲美观很耐看。

11、民国时代一位小学6年级毕业生就能写骈体文,会用颜体或者柳体写字。

12、我让你临摹的是颜体,你临摹的这是什么?柳体不像柳体、狂草不像狂草,结构松散、头重脚轻、转折生硬,整体又太过瘦硬,连你上次临摹的颜体都不如……

13、在感受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的同时,将颜体的美提到颜真卿的人格美。

14、柳体?颜体?不懂这些的他只能看出来刘阳的字大大方方,中正得体。

15、第三部分是从盛唐的时代背景出发,从政治、经济、文化、审美、书学、书写工具和材料作为客观因素对颜体行草书风起到促成作用。

16、不几日,杨帆正在房间里临摹书法,虽说临摹,但杨帆的字体,可谓是既有颜体,又有柳骨。

17、凡出版社出版的各种颜体书法及颜体一脉历代名家经典碑帖资料,如清代刘墉、何绍基,近代钱南园、华士奎等的碑贴,他都要想法购藏。

18、然而,一个时辰之后,授课结束,让萧漠痛苦不堪的练习书法临摹字帖的情景再次重现,临帖的字体依然是“颜体”。

19、“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历史上极富影响力的大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