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ànzhì

梵志


拼音fàn zhì
注音ㄈㄢˋ ㄓˋ

梵志

词语解释

梵志[ fàn zhì ]

⒈  梵语Brahmac?rin的意译。指婆罗门。印度古代四个种姓之一。

⒉  梵语Brahmac?rin的意译。古印度一切“外道”出家者的通称。

引证解释

⒈  梵语意译。指婆罗门。 印度 古代四个种姓之一。

《旧唐书·西戎传·天竺》:“俗皆徒跣。衣重白色,惟梵志种姓披白叠以为异。”
《翻译名义集·外道》:“婆罗门……其人种类,自云从梵天口生,四姓中胜,独取梵名,惟五 天竺 有,餘国即无。诸经中梵志即同此名。”

⒉  梵语意译。古 印度 一切“外道”出家者的通称。

《大智度论》卷五六:“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
南朝 梁 萧统 《同泰僧正讲》诗:“若人聆至寂,寄説表真冥;能令梵志遣,亦使群魔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初,尊者( 脇尊者 )之为梵志师也,年垂八十,捨家染衣。”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原道>闢佛老》:“如《寳云经》所説,菩萨善解回转外道方便。菩萨於外道中化作七梵志、尼犍就学经法,精进勇猛,细密威仪,胜彼外道。”

分字解释


※ "梵志"的意思解释、梵志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梵志会奉献者:“先生,为什么对神的本性有这么多不同的看法?”

2、曾梵志《火》;油画画布;2007年作。

3、与中国传统的文人雅士相同,曾梵志作品的外表并非科学观察的真实世界写照,而是个人性情与诗意的表现。

4、坐在红色的沙发里,满眼就能饱览艺术家的作品,墙上还有每次活动的影象记录,不经意就能发现曾梵志、张广慧、李继开等知名艺术家的身影。

5、曾梵志的红围巾有多种意义。

6、在曾梵志同期的象徵性作品中充斥著险象环生,四面受敌的场景。

7、曾梵志引导笔者通过他的艺术中介的具体品质去关注他的再现手法。

8、2000年间的中国,曾梵志为面具的集体历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9、曾梵志的其他成就也在于从我(me)的身上剥离了文化的面具。

10、吾有一言,绝虑忘缘,巧说不得,只用心传。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秋。山云当幕,夜月为钩。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王梵志

11、恶人相远离,善者近相知。王梵志

12、和一位作家写书是为了阅读和思考一样,曾梵志的绘画也为他自己提供了恰好超越了理解范围的审美激发。

13、梵志会的奉献者陪他走上了位于街道中的出租马车。

14、在曾梵志的艺术生涯里,西瓜是诡秘的主题,偶尔出现在大小画作。

15、波德莱尔式的陌生化十分接近笔者与曾梵志艺术中任何数量的惑人的特色相遇时的情形。

16、曾梵志《无题》;油画画布,画框;2006年作。

17、今日曾梵志离开了自我,独自一人自信地走上漫长的旅程,前往那无人踏足的领域,对于是否能找到正确的脱离之道,也不寄予希望。

18、未来,任何出家人和梵志,也将是以这样的方式,不断地检视觉察,来清净他们的乞食修行。

19、曾梵志把三张画布拼成一组,展示了任何印记、技法、中介是如何必须像面具那样把它们所创造的意象予以遮蔽。

20、王梵志的生活年代约为公元617年至6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