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ūnzhān

吞毡


拼音tūn zhān
注音ㄊㄨㄣ ㄓㄢ

繁体吞氈

吞毡

词语解释

吞毡[ tūn zhān ]

⒈  汉苏武于武帝天汉初出使匈奴,匈奴欲降之,武不屈,被幽大窖中。断饮食,武啮雪,与毡毛并吞之。后徙北海,杖节牧羊十九年。及还,须发尽白。事见《汉书·苏武传》。后以“吞毡”为坚贞不屈之典。

引证解释

⒈  汉 苏武 于 武帝 天汉 初出使 匈奴,匈奴 欲降之, 武 不屈,被幽大窖中。断饮食, 武 啮雪,与毡毛并吞之。后徙 北海,杖节牧羊十九年。及还,须发尽白。事见《汉书·苏武传》。后以“吞毡”为坚贞不屈之典。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六:“纪文达 弔以七律二章,有云:‘ 延陵 掛剑心相许, 属国 吞毡志竟成。’”
苏曼殊 《落日》诗:“谁知 北海 吞毡日,不爱英雄爱美人。”

分字解释


※ "吞毡"的意思解释、吞毡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啮雪吞毡

2、试看苏子卿穷居海上,啮雪吞毡,死生置于度外,犹不免娶胡妇生子。

3、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啮雪吞毡

4、啮雪吞毡人往往有着非凡的意志力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守护着自己内心尚未崩坏的地方。

5、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们牧羊界的同行前辈就卧起操持汉节、啮雪吞毡牧羊而不失其节终能名彪青史。

6、卧雪吞毡 (wò xuě tūn zhān):原指汉代苏武被匈奴幽禁,睡在雪地里,吃毛毡,却坚贞不屈。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后用以比喻民族气节。 查看百科

7、水蚌坚韧不拔,忍痛磨砺,孕育珍珠;史迁坚韧不拔,含垢忍辱,发愤著书;苏武坚韧不拔,吞毡饮雪,边关牧羊。

8、卧雪吞毡:苏武被匈奴幽禁,卧雪吞毡,坚贞不屈。是一位让人敬佩的民族英雄。屈节辱命:向敌人屈服投降,简直是屈节辱命,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父老乡亲。

9、卧雪吞毡:苏武被匈奴幽禁,卧雪吞毡,坚贞不屈。是一位让人敬佩的民族英雄。 屈节辱命:向敌人屈服投降,简直是屈节辱命,还有什么脸面去见父老乡亲。

10、啮雪吞毡欲离繁芜浩叹时日悠忽。

11、他啮雪吞毡,坚贞不屈,始终不愿意与对方势力同流合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