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臂

词语解释
攘臂[ rǎng bì ]
⒈ 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表示振奋。
例于是韩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史记·苏秦列传》
攘臂高呼。
英push up one’s sleeves and bare one’s arms;
引证解释
⒈ 捋起衣袖,伸出胳膊。常形容激奋貌。
引《老子》:“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宋 叶适 《郭氏种德庵记》:“一夫攘臂,万人裂其肘矣。”
《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妻子也奋然攘臂道:‘……我与你当官休去!’”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瓜分之图日见报,定有旁人思攘臂。”
⒉ 谓露出手臂上的镯钏之类饰物。
引清 赵执信 《海鸥小谱·<少年游>词序》:“天津 密邇上都,水陆交会,俗颇奢靡,故声色最焉。缠头丰侈,攘臂纷紜,南北所经,无与同者。”
国语辞典
攘臂[ ráng bì ]
⒈ 捋起袖子、伸出胳膊。形容激动奋起的样子。
引《孟子·尽心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
《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妻子也奋然攘臂道:『我晓得到底容不得我。只是要我去,我也要去得明白。我与你当官休去!』」
英语to bare one's arms (in agitation)
分字解释
※ "攘臂"的意思解释、攘臂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英国船长正准备遵命,船上许多清军将士攘臂而起,全船骚动。
2、匹马吴江谁著鞭,惟公攘臂独争先。
3、鳌拜气势汹汹,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最终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
4、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5、今天下原无新旧法可争,南北司相轧,不过人主委辔于上,是非予夺,听之众政,如失舵之舟,随风颠荡,同舟者旁视睥睨,汹汹焉将覆溺是患,未敢有攘臂而操之者。
6、慕容焉心中一惊,已知屈之意,当下向那面壁之人恭敬地攘臂抱拳,道:“前辈一定是不世高人,景中所言更是禅机万里,深蕴玄旨,请为刚才我们在哪里?”。
7、奋髯要斩高邮守,攘臂甘驱好水军。
8、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于其间;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锺与十束薪。
9、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10、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
11、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将。
12、军官们愣在当场,不知该如何是好,只有一人是军中猛将,仗着武勇,攘臂而起,劈开两个敌兵,就要杀出帐外。
相关词语
- chēng chēng rǎng rǎng抢抢攘攘
- rǎng yú攘揄
- kòu rǎng寇攘
- duó rǎng夺攘
- rǎng jīn攘襟
- kuāng rǎng匡攘
- rǎng tǎo攘讨
- rǎng rǎo攘扰
- jué rǎng攫攘
- rǎng huàn攘患
- rǎng bèi攘背
- ān rǎng安攘
- rǎng yì攘抑
- rǎng wài攘外
- xī xī rǎng rǎng熙熙攘攘
- rǎng gòu攘诟
- rǎng zāi攘灾
- rǎng dài攘代
- dào rǎng盗攘
- rǎng shàn攘善
- yáng bì扬臂
- yòu bì右臂
- bì chuàn臂钏
- shuāng bì双臂
- cì bì刺臂
- bì lì臂力
- bì zhāng臂章
- nǚ bì女臂
- nù bì怒臂
- qián bì前臂
- bì yīng臂鹰
- shǒu bì手臂
- bì bǎng臂膀
- bì yáng臂阳
- bì zhǎn臂展
- tǎn bì袒臂
- gē bì qián胳臂钱
- bì huán臂环
- bàn bì半臂
- bì wān臂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