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ǎowěi

巧伪


拼音qiǎo wěi
注音ㄑ一ㄠˇ ㄨㄟˇ

繁体巧偽

巧伪

词语解释

巧伪[ qiǎo wěi ]

⒈  虚伪不实。

引证解释

⒈  虚伪不实。

《庄子·盗跖》:“此夫 鲁国 之巧伪人 孔丘 非邪?”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在今气磊落,巧伪莫敢亲。”
严复 《论中国教化之退》:“今 支那 之民非特智识未开也,退化之后,流于巧伪。”

分字解释


※ "巧伪"的意思解释、巧伪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巧伪不如拙诚。出自: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颜之推

2、《汉书·地理志下》在分析河洛地区的区域文化特征时指出,“周地”风习,有“巧伪趋利,贵财贱义,高富下贫,憙为商贾,不好仕宦”的特点。

3、“与其巧伪不如拙诚”,这段话实际上是日本的前首相,已经故去的大平正芳对日本后代的一种忠告,日本应该很好地反思。

4、又论士风之弊,以文章进必抑其轻浮,以言语进必黜其巧伪,以政事进必去其苛刻,庶可任重致远。

5、从国君到百姓,“巧伪趋利”现象带有普遍性。

6、周人之失,巧伪趋利,贵财贱义,高富下贫,憙为商贾,不好仕宦。

7、呜呼哀哉!专恣卤夺罔顾法条公允秩序由是遭坏闻者岂不恚詈而讼之乎?然且奸佞巧伪之徒自以为纵横捭阖瞒天昧地偷梁换柱颠倒是非无不如其意。

8、刘江永建议日本民主党,应该珍惜日本选民的信赖以及同中国交往的友谊,应坚信“巧伪不如拙诚”,中日关系当务之急就是要以凛然正气扶正压邪。

9、凡巧伪趋利之徒群集之处,定是聚敛无厌之官藏身之地。

10、俗俭啬爱财,趋商贾,好訾毁,多巧伪,丧祭之礼文备实寡,然其好学犹愈于它俗。

11、呜呼哀哉!专恣卤夺,罔顾法条,公允秩序,由是遭坏,闻者岂不恚詈而讼之乎?然且奸佞巧伪之徒,自以为纵横捭阖,瞒天昧地,偷梁换柱,颠倒是非,无不如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