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ōngjūn

充军


拼音chōng jūn
注音ㄔㄨㄥ ㄐㄨㄣ

繁体充軍
词性动词


充军

词语解释

充军[ chōng jūn ]

⒈  发配流放,旧时遣送犯罪者到边远地区服苦役的刑罚。

banish;

引证解释

⒈  入伍当兵。

《宋史·兵志七》:“都水使者 陈求道 请招刺保甲五万充军。”
《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成亲》:“儿子应募充军,从征 安南 去了。”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南北两军皆开回八月以前原驻地点,其学生女子等充军者,悉令回籍安业。”

⒉  古代的一种刑法。把罪犯发配到边远地方去服役。

《宋史·刑法志三》:“刺配之法二百餘条,其间情理轻者,亦可復古徒流移乡之法,俟其再犯,然后决刺充军。”
明 《杀狗记·孝友褒封》:“着枷号市曹三个月,满日各杖一百,发边远充军。”
巴金 《砂丁》:“我听见人家说挖锡矿比充军还受罪。”

国语辞典

充军[ chōng jūn ]

⒈  古时遣发罪犯到远地服役,称为「充军」。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姚乙认假作真倚官拐骗人口,也问了一个充军罪。」
《儒林外史·第一三回》:「他家里交结钦犯,藏著钦赃,若还首出来,就是杀头充军的罪,他还敢怎样你!」

放逐

分字解释


※ "充军"的意思解释、充军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叫他们在充军之地赞美我,记念我的名号。

2、谁知竟然发配充军,跟着官军去围剿黄巢,就这样一去不回。

3、到后来,杨六郎充军云南,皇帝赐他自尽时,任堂惠为了保护国家栋梁,竟然李代桃僵,自刎剑下。

4、我遂向充军的人讲述上主给我显示的一切事。

5、其余妄言谬加人罪者,查清劣迹,一律拟定充军之罪,决不宽贷。

6、在翰林院读了几年书,宣德二年成爷放外任去晋王府做奉祠,结果当年四月晋王爷就犯了事,成爷也跟着吃了挂落,判了个永远充军

7、,充军郁林,未到半途,陈礼受不住折磨,惨死当途。

8、所谓十族,外加门下学生,连坐被杀者达八百七十三人,其他外亲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时称瓜蔓抄是也。

9、其他作序者、刻印者、校阅者、售书者、藏书者被杀害72人,充军边塞的达几百人。

10、日者,金明池人大和会,忽遮门大索,但长身少年,牵之而去,云‘充军’。

11、虽然同是‘恶逆’,但‘殴击尊长’,自然要比‘谋杀尊长’要轻得多,只是判刺配充军

12、爷,咱家跟那些士子们不一样,他们有功名在身,就算犯了混事,顶多就是刺配充军或者发配千里,可要是平头老百姓乱说,那是要杀头的啊。

13、时值荒年,粮食短缺,农民便把临潼的火晶柿子和面粉烙成饼子,供给义军食用,以充军粮。

14、清初发明火器“连珠铳”和主持铸造威远将军炮的戴梓,得不到朝廷重视,仅授翰林院侍讲一个散职,后竟因人进谗而被充军关外。

15、杨志因为在东京街头杀了“没毛大虫”牛二,被开封府以“一时斗殴杀伤,误伤人命”的罪名,脊杖二十,充军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

16、左骁卫大将军、安国公执失思力发配到辒州充军;侍中兼太子詹事、平昌县公宇文节发配到桂州充军

17、奉天承运,皇帝召曰:近日来,烦恼、压力、疲惫经常为非做歹,扰得民众睡觉不得安宁,特将三者发配充军到脑后,并派快乐、舒心、健康三位来抚慰大家,让大家安心入眠,开心入梦,钦比!朕的金口已开,你还不快快入睡?哈哈,亲爱的朋友,周五到咯,周末要好好休息哦!

18、刑部等衙门会议提出,判决已死的吕留良及长子吕葆中戮屍,次子吕毅中斩立决,并株连子女亲属,吕家16岁以上男子均处死,其余人员充军黑龙江,家产抄没。

19、送别了阿佑仔后,程、萧二人对着安顺平等人软磨硬泡,取走了典藏之石向朝廷邀功求赏去了,以免假冒之事被发现,但最后还是逃脱不了发配充军命运。

20、这在当时的大清律上可以要充军发配的,结果富户被封了房子,一家子全都到宁古塔报到了,走的时候凄凄惨惨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