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èi

未足


拼音wèi zú
注音ㄨㄟˋ ㄗㄨˊ

未足

词语解释

未足[ wèi zú ]

⒈  不足,不能。

⒉  犹言算不得。

引证解释

⒈  不足,不能。

《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舂陵 去 宛 三百里耳,未足为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引》:“今所撰诸书,盛行海内,大而穹宇,细入肖翘,耳目八埏,靡不该综。即 惠施、黄繚 之辩,未足侈也。”

⒉  犹言算不得。

《太平广记》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支遁》:“遁 幼时,尝与师共论物类,谓鷄卵生用,未足为杀,师不能屈。”

分字解释


※ "未足"的意思解释、未足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2、未足一岁,便离开了父母,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生活。

3、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

4、俘馘千人,未足损魏,徒使无辜之民横罹荼酷,与诸葛渭滨之师,何其殊哉!用兵之道既违,失律之凶宜应,其祚无三世,及孙而灭,岂此之馀殃哉!

5、卿少怀英略,早建殊勋,今者官位,未足酬赏。

6、他总觉得这一世生为男身,而享受未足,下一世要继续努力。

7、臣等生接昌辰,肃懋明世,束教管闻,未足言道。

8、可以雄长当时而未足津逮后世。民谚

9、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10、好水好山看未足,马蹄催趁明月归。

11、果然,未足半月中原震动,无上宗师天缺道人溘然长逝,结束了他辉煌而灿烂的一生。

12、小窃虽多,未足为虑,义臣克之,拥兵不少,久在阃外,此最非宜。

1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

14、流莺窗外啼声巧,睡未足,把人惊觉。翠被晓寒轻,宝篆沉香袅。宿醒未醒宫娥报,道别院笙歌会早。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洪昇

15、训诱之至,审谕之方,纵圣达立言,师传宏道,亦未足仿佛要津,拟议高论。

16、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画之可采者融之。故建立新中国画既非改良,亦非中西合璧,仅直接师法造法而已。

17、崇厚原约所载地名,按图悬拟,未足为凭。

18、公爰命英勇,因机骋锐,气冠版泉,势逾洹水,追奔逐北,奄有通津,熊耳比峻,未足云拟,睢水不流,曷其能及。此又公之功也。

19、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0、明年,黜于仪曹,即自讼曰:学之时,其道未足,以为己志已在于为人,亦可谓谬用其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