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ǎi

百衲


拼音bǎi nà
注音ㄅㄞˇ ㄋㄚˋ

百衲

词语解释

百衲[ bǎi nà ]

⒈  本指僧衣,后指用多材料集成完整物的方式。

寻山百衲弊,过海一杯轻。——法照《送无著禅师归新罗》

monk's robe; collection of various materials;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百纳”。指僧衣。衲谓补缀,百言其多。

唐 李端 《秋日忆暕上人》诗:“雨前缝百衲,叶下闭重关。”
唐 白居易 《戏赠萧处士清禅师》诗:“三盃嵬峩忘机客,百纳头陀任运僧。”
宋 苏轼 《石塔戒衣铭》:“云何此法衣,补缉成百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僧》:“济南 一僧,不知何许人。赤足衣百衲。”
湘剧《思凡》:“身入空门,受尽折磨……身穿百衲,腰系绳索。”

⒉  见“百衲琴”。

国语辞典

百衲[ bǎi nà ]

⒈  缝补很多。

如:「百衲本」。

⒉  有很多补缀的衣服。常指僧衣。

唐·皇甫冉〈题昭上人房〉诗:「沃州传教后,百衲老空林。」
唐·白居易〈戏赠萧处士清禅师〉诗:「三杯嵬峨忘机客,百衲头陀任运僧。」

分字解释


※ "百衲"的意思解释、百衲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了尘大师已是一副行脚僧打扮,百衲衣、芒鞋,锡杖铜钵,挑着些经卷。

2、二十四史百衲本,明朝大内藏书《御玺印谱》、宋版蜀刻大字本《通鉴》单张书页……书展二楼的古籍专场恍如“藏宝阁”,每一件都价值不菲。

3、去年夏天,我去丹东军分区宽甸县红石镇杨木杆子哨卡采访,见到一间用百衲衣似的破布围起来的小棚子,听到一个边防战士洗澡的故事。

4、《新唐书》“点校本”选的是“百衲本”,底本选得比较好,我们在它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就行了。

5、令人惊讶的是,一位读者一次就购买了两种精装历史类读物,其中《百衲本二十四史》(共24函)定价88000元,《古今图书集成图集》定价12800元。

6、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就印过《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

7、此外还有商务的《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等古籍。

8、原谅我把冷寂的清官朝服剪成合身的寻日布衣,把你的一品丝绣裁成放心事的暗袋,你娴熟的三行连韵与商簌体,到我的手上变成缝缝补补的百衲图,安静些,三月的鬼雨,我要倾箱倒箧,再裂一条无汗则拭泪的巾帕。

9、林阳还小,而且全身被一块传说中的百衲衣给包裹着,根本做不出。

10、美国一项研究剖明:从事一些业余喜爱,如读书、缝制百衲被,乃至是玩电脑游戏,都能减缓痴呆症发病。

11、原谅我把冷寂的清官朝服剪成合身的寻日布衣,把你的一品丝绣裁成放心事的暗袋,你娴熟的三行连韵与商簌体,到我的手上变成缝缝补补的百衲图,安静些,三月的鬼雨,我要 倾箱倒箧 ,再裂一条无汗则拭泪的巾帕。

12、的;又有求千家布、百家米做成百衲衣、百家饭让其穿吃,以为能消除百病的。

13、上世紀30年代,商務印書館整理出版百衲本“二十四史”,是近代最通行版本。

14、在民国出版物中民国八年上海涵芬楼影印出版的《四部丛刊初编》附《百衲本二十四史》,以60万元落槌。【造 句网】

15、博古斋的一套线装古籍“百衲本二十四史”以18万元的高价被读者购走,创造了上海书展零售的单笔交易最高纪录。

16、伸手从田种玉的百衲衣上扯下一块大补丁,不理众人诧异的目光,径自蒙住脸孔,冲了出去,屏障如同水面打个波纹,并没有出现田种玉刚才的屏障。

17、笑声由远及近,很快到了门口,凤箫侧目望去,见来人竟是一位头发花白,身穿百衲衣,手持铁拐的老叫花子。

18、一个叫做李云龙,今年29,乃是一个乞儿,放浪形骸之极,这人每日只食一餐,过午不食,一个钵盂,一根木棍,百衲衣加芒鞋,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19、文史数据库收有一套精细扫描的百衲本原本图库,同时还制作了对应的精校文字库。

20、图书馆有8万册藏书,百衲本《廿四史》、《九通全书》、《续藏经》、《四部丛刊》等许多珍贵古籍均是捐献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