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à wǔ
注音ㄒ一ㄚˋ ㄨˇ
⒈ 喻文字有残缺。
⒈ 喻文字有残缺。参见“夏五郭公”。
引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公文介论乐府》:“中间岂无陶阴之误,夏五之脱。”
⒈ 语出依经文标示月分体例,下当有「月」字,所以晋·杜预·注:「不书月,阙文。」后遂借指文献上的缺漏。
引《春秋·桓公十四年》:「夏五。」
1、郭公,指春秋莊公二十四年經文的脫漏之處。參見「郭公」條。夏五,指春秋桓公十四年經文的脫漏之處。參見「夏五」條。郭公夏五比喻缺漏的文字。也作「夏五郭公」。
2、解釋 郭公,指春秋莊公二十四年經文的脫漏之處。參見「郭公」條。夏五,指春秋桓公十四年經文的脫漏之處。參見「夏五」條。郭公夏五比喻缺漏的文字。也作「夏五郭公」。
3、XX附中走过了春秋冬夏五十载!身为附中人,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希望附中能够继续这样,载着无数的梦和希望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