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ū mán
注音ㄨ ㄇㄢˊ
繁体烏蠻
⒈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亦指其居住地。
⒈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亦指其居住地。
引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絶塞 乌蛮 北,孤城 白帝 边。”
《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南詔 ……本 哀牢夷 后, 乌蛮 别种也。”
宋 陆游 《通判夔州谢政府启》:“惟是 鱼復 之故城,虽号 乌蛮 之絶塞,乃如别驾,实类閒官。”
1、唐朝可谓是汉式盘发发展的顶峰期,高髻、低髻、小髻、反绾髻、乌蛮髻、回鹘髻……仅有名称的发式记载就有30余种。
2、到了唐宋时期,云南腹地的白蛮和乌蛮,通过异源同流和同源异流的不同途径,逐步形成今白族和彝语支的彝、纳西、哈尼等族。
3、石窟中有南诏王形象的三窟是南诏王族乌蛮民族祖先崇拜的遗迹,而非本主。
4、仅从这批参展的仕女俑来看,有单刀髻、堆髻、堕马髻、双绾髻、乌蛮髻、双丫垂髻、荷花冠七种类型。
5、后期则如白居易新乐府所咏“时世妆”形容,特征为乌蛮椎髻,眉做八字低肇,脸敷黄粉,唇注乌膏,影响实出自吐蕃。
6、此外,唐代以梳高髻为美,主要发式有云髻、螺髻、反绾髻、半翻髻、三角髻、双环望仙髻、回鹘髻、乌蛮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