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òu gǎo
注音ㄗㄡˋ ㄍㄠˇ
⒈ 亦作“奏藁”。
⒉ 奏章的草稿。
⒈ 亦作“奏藁”。奏章的草稿。
引《新唐书·陆元方传》:“临终,取奏稿焚之。”
宋 程颐 《答人示奏草书》:“辱示奏藁,足以见仁人君子爱民之心,深切如此。”
《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委员取出文书给 安老爷 看,见那奏稿上参的是革职拿问,带罪赔修。”
1、《条议海防事宜》是郭嵩焘在洋务运动时期上呈的一篇奏稿,从中可窥见郭嵩焘别具特色的富强观。
2、只这篇奏稿,亦不要什么多说,但教正名定分,便见得是是非非了。
3、接着,又有人揭发山东巡抚准泰在追究伪奏稿一事时有失职和拖延,旋即被乾隆皇帝革职拿问,调河南巡抚鄂容安接替其职。
4、“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奏稿,不令人知耶?”羊祜回答:“拜官公朝,谢恩私门,臣所不取也。
5、著有《楚军营制》,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6、举善荐贤乃美事,晋武帝不解,问他何故自焚奏稿,不让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