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ò zhé
注音ㄨㄛˋ ㄓㄜˊ
繁体臥轍
⒈ 东汉侯霸为淮阳太守,征入都,百姓号哭遮使车,卧于辙中,乞留霸一年。见《后汉书·侯霸传》。后常用为挽留去职官吏的典故。
⒈ 东汉 侯霸 为 淮阳 太守,征入都,百姓号哭遮使车,卧于辙中,乞留 霸 一年。见《后汉书·侯霸传》。后常用为挽留去职官吏的典故。
引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三年,解 丹阳 尹,领太子少傅,餘悉如故。掛服捐驹,前良取则;卧辙弃子,后予胥怨。”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解龟踰卧辙,遣骑觅扁舟。”
元 柯丹丘 《荆钗记·民戴》:“卧辙攀鞍无计策,离歌别酒众难忘。”
1、挽留或眷恋贤明长官。东观汉记?卷十八?第五伦传:『为事征,百姓攀辕扣马呼曰:「舍我何之?」伦密委去,百姓闻之,乘船追之,交错水中,其得民心如此。』亦作『攀辕卧辙』。
2、在戏曲中,把寇准描写成一个了不起的清官,朝廷宣他进京时,百姓攀辕卧辙,不忍让他离去,这当然也是一种美化。
3、史料载徐潮于河南巡抚任满奉调离辕之日,百姓沿路“号泣攀车卧辙者数百里不绝”。
4、这样的新闻,读起来真是让人兴奋不已,不由想到了“攀辕卧辙”这则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