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ù zhèng
注音ㄐ一ㄡˋ ㄓㄥˋ
⒈ 匡正;纠正。
⒈ 匡正;纠正。
引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事下中书, 夷简 乃贬 修 为 峡州 夷陵 令。时 王曾 同在相位,意甚不平,然不能救正,但令亲戚宽諭贬者而已。”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时当治平,则当陈润色之略;时值丧乱,则当先救正之方。”
《明史·周瑄传》:“帝方任 门达、逯杲,数兴大狱, 瑄 委曲开諭,多所救正。”
鲁迅 《<三闲集>序言》:“因此译了一本 蒲力汗诺夫 的《艺术论》,以救正我--还因我而及于别人--的只信进化论的偏颇。”
1、他们针对彼时乡愿的无气节廉耻及缺乏是非善恶观念,提倡以讲学正学术来救正彼时学术与人心之不正。
2、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那日在水池里救出宁安公主之后再救正尧,号称西南第一才子的柳彦柳公子。
3、然龙溪之后,力量无过于龙溪者,又得江右(指邹东廓、聂双江等学者)为之救正,故不至十分决裂。
4、这是对于由赵构、秦桧合力造成的一股屈膝降敌的恶浪逆潮,正在用力挽狂澜的伟大魄力加以救正,是强烈抗议,哪里是“奉表称贺”。
5、并且因此译了一本蒲力汗诺夫的《艺术论》,以救正我——还因我而及于别人——的只信进化论的偏颇。
6、要救正这些,也只好先行发露各样的劣点,撕下那好看的假面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