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税

词语解释
两税[ liǎng shuì ]
⒈ 夏税和秋税的合称。唐德宗时杨炎作两税法,并租庸调为一,令以钱输税。夏输不超过六月,秋输不超过十一月,故称两税。
⒉ 见“两税法”。
引证解释
⒈ 夏税和秋税的合称。 唐德宗 时 杨炎 作两税法,并租庸调为一,令以钱输税。夏输不超过六月,秋输不超过十一月,故称两税。
引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京城减收两税之半。”
《新唐书·崔造传》:“造 久在 江左,疾钱穀诸使罔上,或干没自私,乃建言:‘天下两税,请委本道观察使、刺使选官部送京师。’”
⒉ 见“两税法”。
分字解释
※ "两税"的意思解释、两税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中外企业所得税两税合一已是大势所趋,在两税合一过程中,如何使内资企业所得税向外资企业所得税逐渐靠拢,并使会计与税法相协调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2、②然而,桑税在宋代出现绝非偶然现象,它是唐宋之际两税法税制变迁的直接结果。
3、由于地方擅自截留两税的现象不复存在,宋代的上供制度明显地强化了。
4、宋朝沿用唐朝时期创制的两税制,即把田租、户税、力役都合并到田租一项里面,分夏秋两季征收,两税之外不得另征。
5、而且,当前合并企业所得税时机较好,机遇难得,任何原因都不能也不应该成为推迟两税合并的理由。
6、两税合并谁将受益?。
7、首先,分别介绍两税种,并从适用法规、纳税义务人、税率、准予扣除项目、所得税的缴纳、纳税申报时间、减免税优惠等方面对两种所得税进行了比较。
8、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走过初税亩、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诸时代,在2006年终结。
9、本文通过对两税合并的历史背景、存在的差异弊端以及合并的必然性做出了分析。
10、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为两税划转工作提供强力保障,确保各项划转工作顺利进行。
11、如田制,他能将西晋占田、北魏均田到唐代的租庸调,由租庸调到两税法,合成一个整体,且对别人不经意的每一个细微末节体现出他的春秋笔法、史学精神。
12、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两税并存的局面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
13、金代桑税并非“户调”,而是金代土地税的基本内容,也是金代两税的重要组成部分。
14、由于实施两税法、代役制和租佃制等新的经济制度,从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5、对全国其他地区而言,两税合一将极大地简化企业的纳税管理。
16、废除以前的租庸调和一切苛杂,各项并入两税。
17、注:本表财政收入为地方财政收入及中央两税之和。
18、两税合并使我国内外资企业能在一个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进行竞争,但这种法律的不连续性必然损害基于信赖我国法律而来我国投资的外企纳税人的信赖利益。
19、唐朝实行的两税法,被看做中国赋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0、前云两税之外悉无它徭,今非税而诛求者殆过于税。
相关词语
- liǎng tóu两头
- liǎng zhèn两阵
- liǎng cì两次
- liǎng dì两地
- liǎng hú两湖
- liǎng jiān两间
- liǎng fēi两妃
- liǎng quán两全
- liǎng hé两河
- liǎng guī两闺
- liǎng qíng两情
- liǎng cí两辞
- liǎng guó两虢
- liǎng zhè两浙
- liǎng yàng两样
- liǎng tīng两听
- liǎng yíng两楹
- liǎng dàn两旦
- liǎng chóng两重
- liǎng háng两行
- guò shuì过税
- táo shuì逃税
- dào shuì盗税
- méng shuì甿税
- lòu shuì漏税
- bài shuì败税
- kuàng shuì矿税
- qǐ shuì起税
- liǎng shuì两税
- shuì yìn税印
- shuì xiàng税项
- shuì lǜ税率
- gōng shuì公税
- què shuì榷税
- guó shuì国税
- bì shuì避税
- fǎn shuì反税
- shuì shí税石
- shuì rén税人
- bào shuì暴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