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ān shí liù zhāozǒu wéi shàng zhāo
注音ㄙㄢ ㄕˊ ㄌ一ㄡˋ ㄓㄠ,ㄗㄡˇ ㄨㄟˊ ㄕㄤˋ ㄓㄠ
成语解释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词性成语
⒈ 同“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⒈ 同“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引《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清 李玉 《牛头山》第七出:“皇爷不要着急,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没有法子。‘三十六着,走为上着’,最没有弊病的是莫如不沾手。”
1、想来想去,为了以防万一,还是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2、时宋庆已奉旨节制各军,闻马军败退,已知津城难守,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复檄马军退守北仓,防洋兵北上。
3、同时,人们又把王敬则的歪曲之词,形成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十六策,走为上策’、‘三十六着,走为上着’的成语。
4、毕竟这是人家的地头,好汉不吃眼前亏,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5、闻马军败退,已知津城难守,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复檄马军退守北仓,防洋兵北上。
6、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忙拣了一个好马,由帐后逃去。
7、想来想去,为了以防万一,还是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8、三十六着,走为上着;猛地向下一伏,贴地向方便铲落下处掠去。
9、三十六着,走为上着,趁日军大队没有到齐,我要走回本国去了。
10、为了以防万一,还是三十六着,走为上着。
11、真正聪明的人耳听八方,眼观四方,在这种情形没有发生之前,已经抱拳拱手,三十六着,走为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