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ú lǐ
注音ㄓㄨˊ ㄌ一ˇ
繁体燭理
⒈ 英明治理。
⒉ 考察事理。
⒈ 英明治理。
引《汉书·元帝纪》:“朕承至尊之重,不能烛理百姓,娄遭凶咎。”
⒉ 考察事理。
引《旧唐书·代宗纪》:“朕涉道未弘,烛理多昧。”
《朱子语类》卷五二:“若非烛理洞彻,胸次坦然,即酬酢应对,蹉失多矣。”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一涉瞻徇,即为负国溺职……无如烛理不明者,比比皆然。”
1、他对孔子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注说:明足以烛理,故不惑理足以胜私,故不忧气足以配道义,故不惧。
2、无如烛理不明者比比皆然,每争趋些少光荣,以图目前快志,遂置日后无限悔吝于不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