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nwēn

春温


拼音chūn wēn
注音ㄔㄨㄣ ㄨㄣ

繁体春溫

春温

词语解释

春温[ chūn wēn ]

⒈  伏气温病的一种。指冬受寒邪,伏而至春季所发的急性热病(《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

spring-warm syndrome;

⒉  新感温病的一种。指春季感受风热而发的急性热病。《增补评注温病条辨》卷一:“冬春感风热之邪而病者,…病于春者,亦曰春温。”曾经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鲁迅《亥年残秋偶作》

引证解释

⒈  春天的温暖。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
宋 苏轼 《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诗:“时於冰雪中,笑语作春温。”
清 孙枝蔚 《薤露行》:“春温变秋肃,朝阳成夕曛。”
鲁迅 《集外集拾遗·亥年残秋偶作诗》:“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⒉  指春暖之时。

《宋史·李若谷传》:“卒挽舟过境,寒瘠甚者,留养视之,须春温遣去。”

⒊  中医病名。伏气温病的一种。指冬受寒邪,伏而至春季所发的急性热病。

⒋  中医病名。新感温病的一种。指春季感受风热而发的急性热病。

分字解释


※ "春温"的意思解释、春温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3月18日,傅作义将军抓住春温回升快、黄河解冻早的有利时机,下达作战机命令,于20日午夜发动进攻。

2、曾惊秋肃临天下,竟遣春温上舌端。

3、但要留心,春天尤其在初春,乍暖还寒,还需视天气增减衣服,预防春温发生,适当“春捂”很必要。

4、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做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

5、窑洞选址因地制宜,春夏秋冬、南阴北阳,充分体现出了冬暖夏凉、春温秋爽。

6、是急性、突发性热病的总称,有春温、暑温、湿温等,现在这波发热,属于暑温。

7、使得他对阿Q们既“怒其不争”,又深切地“哀其不幸”,既“横眉冷对千夫指”,又“俯首甘为孺子牛”;“曾惊秋肃临天下”,却“敢遣春温上笔端”。

8、“人有读古国文化史者,循代而下,至于卷末,必凄以有所觉,如脱春温而入于秋肃……”不无暗合,这倒是我始所未料及的。

9、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余秋雨

10、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

11、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堕空云齿发寒。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12、临江仙·送钱穆父,元祐六年·杭州,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

13、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14、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

15、春温秋凉,常温饮用,自可起到温补养生的作用。

16、温病包括范围很广,一般外感疾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热病,都属于温病的范围,例如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温毒等。

17、太阳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这就是一天,春温百花盛开秋凉凋谢,这就是一年。元旦又至,我把最暖最美的祝福送到你身边:愿你每一天都快乐无边,每时每刻都幸福平安。

18、包括春温、暑温等,多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和传染性,症状有发热、神昏、惊厥等。

19、省气候中心专家谢益军表示,春温多变、春季时间短是湖南天气的特点之一。

20、指尖绕过的流年,沾染春温秋素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