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义


拼音fù yì
注音ㄈㄨˋ 一ˋ

繁体赴義

赴义

词语解释

赴义[ fù yì ]

⒈  犹仗义。

⒉  参加义举;参加义师。

⒊  就义。

⒋  指吊丧。汉晋时,对上司吊丧送葬,为当然之义务,故称。

引证解释

⒈  犹仗义。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卓 遣执金吾 胡母班” 裴松之 注引《汉末名士录》:“班 字 季皮,太山 人,少与 山阳 度尚、东平 张邈 等八人并轻财赴义,振济人士,世谓之八厨。”
清 姚清华 《石门马氏蠲粟赈饥纪事》诗:“当其举念初,赴义如箭疾。”

⒉  参加义举;参加义师。

《宋书·武帝纪上》:“於是大开赏募,投身赴义者,一同登京城之科。”
《北齐书·薛嘉族传》:“属 高祖 在 信都,嘉族 闻而赴义。”
《南史·刘锺传》:“及义旗建,帝拔 钟 为郡主簿,曰:‘豫是 彭城 乡人赴义者,并可依 刘主簿。’”

⒊  就义。

清 秦瀛 《五人墓》诗:“呜呼五人市侩徒,一旦赴义同捐躯。”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十六章:“现在,我总算可以从容赴义了!”

⒋  指吊丧。 汉 晋 时,对上司吊丧送葬,为当然之义务,故称。

晋 陶潜 《孟府君传》:“君尝为刺史 谢永 别驾, 永,会稽 人,丧亡;君求赴义。”

国语辞典

赴义[ fù yì ]

⒈  就义、为义往勇向往。

如:「为了全国人民的幸福,他毅然决然的慷慨赴义。」

分字解释


※ "赴义"的意思解释、赴义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吓着了,估计他从没见过把出家当成慷慨赴义的。

2、壮士慷慨赴义的心情,你这个小丫头懂什么呢?我不懂你告诉我就是了呗。

3、在和平的时候,他们用非常的手段来实现自己心中的公平与正义;而一旦国家社稷出现危难,慷慨赴义、力挽狂澜的也往往是他们。

4、陆压说的非常直白,却有一种慷慨赴义,视死如归的气概,徐、林二人不由低头默语,明秀郡主也在一旁默默垂泪。

5、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见义勇为也算是阻碍征兵律令的话,慷慨赴义也算是聚众闹事的话,在下便无话可说。

6、大义凛然准备慷慨赴义的我却没注意到同样是迟迟没说话的碧菱,神色复杂的看了一样我和吴盈盈。

7、林知秋疲惫地几欲闭上的眼睛看到了山哥眼里的一抹从容、淡定、以及类似于慷慨赴义的解脱神色,心中不觉一凛。

8、立国前,皇上与一班老兄弟同生共死,热血豪情,意气相投,大家慷慨赴义,气冲牛斗,力挫群雄,逆转乾坤。

9、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

10、他此番潜入敌营,早已抱着视死如归,慷慨赴义的决心。

11、你们大爷的,我萧战算遇人不淑,杂碎们,就算老子慷慨赴义了,老子也要拉上你们这群杂碎。

12、那我就不知道了,他走的时候说的就像慷慨赴义似地,我估计那可能是他相好的地址,八成是想托孤吧,关心,责任重大啊。

13、断后往往和慷慨赴义、杀身成仁等等词语联系在一起。[造 句网]

14、一个人要勇于赴义,敢于求真。

15、大汉看着乔枫的样子,明显有点怕,摸着脑袋想了想,紧跟着眼睛一闭,一副慷慨赴义的样子“俺不给!”。

16、想到这里,周有为直了直腰,慷慨赴义地说道:“樊震慑,今天我落在你手里算我裁了,来日我定当双倍奉还!!”。

17、圆分说完,挺胸抬头,一副慷慨赴义地走出了灵棚。

18、一个人决意赴义时,那么他的头卖给刽子手就要卖得值得。

19、还宁愿为尊严慷慨赴义,不愿为幸福委曲求全。

20、若是真是到了异常紧急的时刻,他已经做好了慷慨赴义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