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ì zú
注音ㄌ一ˋ ㄗㄨˊ
⒈ 官兵。
⒉ 指胥吏与衙役。
⒈ 官兵。
引《孙子·地形》:“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下》:“又东涇 汉武帝 茂陵 南……《汉武帝故事》曰:‘帝崩后见形,谓陵令 薛平 曰:吾虽失势,犹为汝君,奈何令吏卒上吾陵磨刀剑乎?’”
⒉ 指胥吏与衙役。
引《史记·滑稽列传》:“﹝ 西门豹 ﹞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 河 中。”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
1、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
2、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培,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3、而驸马都尉董贤亦起官寺上林中,又为贤治大第,开门乡北阙,引王渠灌园池,使者护作,赏赐吏卒,甚于治宗庙。
4、去使多恃势作威,劫夺妇女,殴击吏卒,累得吏民痛心疾首,饮恨吞声。
5、从已经公布的居延汉简中看,汉代屯戍吏卒的“私去署”、“不在署”现象非常严重。
6、在此期间,孙嘉淦认真“行走”,与隶卒同吃住共甘苦,深得吏卒们的拥戴。
7、只看得门廊两侧齐刷刷排列站着的吏卒们目瞪口张,呆若木鸡。
8、汉代屯戍组织中的吏卒间社会地位相对平等,并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