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íngwén

行文


拼音xíng wén
注音ㄒ一ㄥˊ ㄨㄣˊ
词性动词

行文

词语解释

行文[ xíng wén ]

⒈  组织文字,表达意思。

style or manner of writing;

⒉  给某处发公文。

(of a government office)send an official communication to other organizations;

引证解释

⒈  修明文教。

《史记·留侯世家》:“殷 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復用兵乎?”
《汉书·匡衡传》:“陛下祇畏天戒,哀閔元元,大自减损,省 甘泉、建章 宫卫,罢 珠崖,偃武行文,将欲度 唐 虞 之隆,絶 殷 周 之衰也。”

⒉  组织文字,表达意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格局》:“绳墨不改,斧斤自若,而工师之奇巧出焉。行文之道,亦若是也。”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鼓动诗肠,提倡雅奏,亦行文之乐事乎?”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经他一批,原作的诚实之处,往往化为笑谈,布局行文,也都被硬拖到八股的作法上。”

⒊  见“行文书”。

国语辞典

行文[ xíng wén ]

⒈  推行文治教化。

《史记·五五·留侯世家》:「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
《汉书·卷八一·匡衡传》:「偃武行文,将欲度唐虞之隆,绝殷周之衰也。」

⒉  作文。

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三·词曲部·格局》:「绳墨不改,斧斤自若,而工师之奇巧出焉,行文之道,亦若是也。」

⒊  官厅的公文往来。

《儒林外史·第一回》:「时常有人传说,朝廷行文到浙江布政司,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
《文明小史·第一回》:「齐巧这年春天,正逢岁试,行文下去,各学教官传齐廪生,携带门斗,知会了文武童生,齐向府中进发。」

英语writing style (formal)​, to send an official written communication

法语style d'écriture (formel)​, envoyer une communication écrite officielle

分字解释


※ "行文"的意思解释、行文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主要部分用铺陈之赋法行文,甚至内部形成递进关系;

2、行文宜柔静,予素无作掷地金石声想。木心

3、行文有时像风行水上;有时像万斛源泉,随意流出,汪洋恣肆,奇趣横生。

4、但,它仍有22行文字,与1 - 4章的离合格式保持一致。

5、我们应该效法他惜墨如金的创作态度,不宜草率行文

6、奏议是我国古代用来向帝王上书言事、发表意见的上行文

7、“见解深刻”、“条理清楚”则是耿协峰对李光耀行文逻辑的评语。

8、他行文谨慎,虽一掷百万,也要再三斟酌。

9、陛下体天真之淑圣,登神机以继统,冀闻‘康哉’之歌,偃武行文之美。

10、这篇文章立论新颖,行文却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11、尼采的一个朋友,也是一位作家,注意到他行文风格的改变。

12、从此,我的人生开始柳暗花明,手上的茧花逐渐凋零,纸上的行文开始行云流水。

13、丸私写其文要,更设房室,纳诸年少,饮美酒,与止宿,行文书之法。

14、如果随后进行粘贴,则会粘贴整行文本及其行尾字符。

15、表意贴切,准确,行文流畅,符合中文特性,尽量避免翻译腔。

16、曾经有人事後指责哥舒行文太轻敌,所统帅的兵马太少。

17、看原文时仔细点;译文的遣词行文,尽量适应目标读者。

18、今本《鬻子》已经人条次,不再是原貌,故很难讨论其行文章法。

19、笔者立足于文本,从行文字句之间找寻写作家所要表达的观点。

20、这本书不仅内容充实丰富,而且行文畅达,语言优美,确实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