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āo huī
注音ㄕㄠ ㄏㄨㄟ
繁体燒灰
⒈ 焚物使成灰。
⒉ 焚烧后的灰烬。喻僧人遗迹。
⒈ 焚物使成灰。
引《礼记·月令》:“﹝仲夏之月﹞令民毋艾蓝以染,毋烧灰。”
郑玄 注:“火之灭者为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四月……草茂,可烧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鹿》:“皮:(主治)一切漏疮,烧灰和猪脂纳之,日五六易,愈乃止。”
⒉ 焚烧后的灰烬。喻僧人遗迹。
引唐 苏味道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
前蜀 贯休 《送僧归华山》诗:“烧灰犹汤足,雪片似黏鬚。”
1、当时子牙留下简帖,上书符印,将符烧灰入水,服於腹中,护其五脏,故能乘马出北门耳。
2、麻秸烧灰,可加到点痣去恶肉的药方中使用。
3、烧灰和酱汁涂抹,治疗面部黄水疮。
4、将老丝瓜烧灰存性服,可去风化痰,冰血解毒,杀虫,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治大小便带血、痔漏、崩中、黄积、疝痛卵肿、血气作痛、痈疽疮肿、虫牙、痘疹胎毒。
5、4次发掘共发现石器30余种,肿骨鹿、剑齿虎、变种狼等哺乳动物化石和爬行类、鸟类化石87种近千件,以及烧灰、烧骨遗址等。
6、原来当年姜子牙留下简帖,上书符印,将符烧灰入水,服于腹中,护其五脏,故能乘马出北门耳。
7、治肺经火热,面部疳疮:用丝瓜、牙皂各等分,烧灰,调油涂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