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ǎ zhī
注音ㄐ一ㄚˇ ㄓ
⒈ 假若。
⒈ 假若。
引《荀子·正名》:“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而恶北、无寡,岂为夫南者之不可尽也,离南行而北走也哉!”
《荀子·性恶》:“假之人有弟兄资财而分者,且顺情性,好利而欲得,若是则兄弟相拂夺矣。”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九:“之,犹‘若’也……《荀子·正名》篇曰:‘假之有人欲南而恶北。’《性恶》篇曰:‘假之有弟兄资财而分者。’‘假之’,皆谓‘假若’也。”
《战国策·魏策四》:“假之得幸,庸必为我用乎?”
1、凡战之道:既作其气,因发其政;假之以色,道之以辞;因惧而戒,因欲而事;蹈敌制地,以职命之;是谓战法。
2、英、豫二王与王同母,王视豫亲王厚,每宽假之。
3、只可惜世人皆知曹子建假之洛神赋一文文力大涨,步入大儒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