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áozhí

曹植


拼音cáo zhí
注音ㄘㄠˊ ㄓˊ

曹植

词语解释

⒈  三国魏诗人。字子建,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早年因富于才学,曾被曹操宠爱,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fe22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所作五言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而词采华美,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亦善辞赋、散文。

国语辞典

曹植[ cáo zhí ]

⒈  人名。(西元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岁能属文,甚得武帝宠爱。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陈王。植才思俊捷,词藻富丽,尤长于诗。六朝诗人多受其影响,谢灵运尝言:「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卒谥思,世称为「陈思王」。著有《曹子建集》十卷。

英语Cao Zhi (192-232)​, son of Cao Cao 曹操, noted poet and calligrapher

德语Cao Zhi (Eig, Pers, 192 - 232)​

法语Cao Zhi

分字解释


※ "曹植"的意思解释、曹植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

2、释义:相传曹植七步成诗,温庭筠凡八叉手而赋成八韵,后因以“七步八叉”形容才思敏捷。

3、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曹植

4、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曹植

5、而刀口下的曹植却镇定自若,款款吟出短诗一首,不仅把自己喻作釜中之豆粒,而且把曹丕比作煮豆之豆萁,以此讽谏兄长。

6、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7、曹植的咏侠诗丰富了侠文化的内涵,引起中国文人的心理共鸣;

8、老人嘛,最缺少的是关怀,曹操这个白脸大奸臣同样也需要关怀,老曹一看曹植这小子小嘴儿叭叭地,可就是一嘴把式,光说不练,时间长了自然招他爸爸不待见。

9、三国时,曹植在《说疫气》一文中提到,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10、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11、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

12、4、古人做诗,那也是需要构思推敲的,象曹植那样七步成诗者,毕竟凤毛麟角,这钟文博自然不是其中一个。

13、学术浮躁总是会造就学术谎言,三国时陈思王曹植与其嫂、魏文帝曹丕之妻甄氏有所谓“叔嫂恋”,即是一例。

14、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

15、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曹植

16、自古言人之五官“眼耳鼻舌身”,眼居首位,可见其重要;傅毅的“目流睇而横波”、白居易的“双眸剪秋水”、曹植的“明眸善睐”传诵不绝,可见其美丽。

17、贾诩建议曹操废曹植立曹丕为太子,在曹丕继位之后被封为太尉、魏寿乡侯。

18、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曹植

19、古曹植公七步成诗,不若我同赵公子效法古人,也定个时间如何?

20、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