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考

词语解释
通考[ tōng kǎo ]
⒈ 汇总考核古今典章制度依次叙述的书籍,常以通考名之。如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人徐乾学的《读礼通考》等。亦作《文献通考》的简称。
英encyclopedia dealing with biographical notes;
引证解释
⒈ 典志体史书的一种。以记载古今典章制度源流为主。如 元 马端临 《文献通考》、 清 徐乾学 《读礼通考》、 清 秦蕙田 《五礼通考》之类。唯《文献通考》常简称《通考》。
⒉ 谓全面考证。
引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伯劳》:“今通考其得失:王 説已谬,不必致辩。”
国语辞典
通考[ tōng kǎo ]
⒈ 《文献通考》的简称。参见「文献通考」条。
⒉ 会通古今,依次叙述的书,多以通考为名。如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分字解释
※ "通考"的意思解释、通考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我们对全国各地的婚姻风俗进行了通考.
2、在这个问题上,连《文献通考》和《记考》都是界限不清的,致使现在不少人沿误。
3、《汉纪》、《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与二十五史相为表里的纪载典章制度文献的史书,则有《通志》、《通典》、《文献通考》等通常称为“十通”。
4、他写的《古今历法通考》,是我国第一部历学史。
5、《续文献通考》卷一二二,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
6、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是一部目录学著作,书中体现了辑录体的编撰方法。
7、《文献通考》从更为开阔的历史视角总结典制因革,为经世之用提供制度模式的参照;
8、却恰好走进第三间书房,要待继续读早上拿过的一本《古今人物通考》,且不论现世中是何人何事,只管品评那历史中的传奇人物,也可告慰一颗明澄之心。
9、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一本经典作品如《三命通会》《渊海子评》《神峰通考》等书中,根本没有烟台信息港所谓要以“干透支藏”作为定格的优先原则相关论述文字。
10、可惜杜环的《经行记》原书失传,但是其族叔杜佑在所著《通典》中摘引数段;此外《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通志》和《文献通考》亦有少量转引。
11、小董,事情大家都看着呢,卷子是完全封好的,而且这是咱们附中通考的试题吧。
12、据戈宝权先生考证,最早进入我国的俄国文学作品是发表在上海广学会校刊《俄国政俗通考》中的3篇克雷洛夫寓言,时间约在1900年。
相关词语
- tōng cháng通常
- chàng tōng畅通
- tōng xiāo通宵
- tōng míng通明
- guàn tōng贯通
- shū tōng疏通
- tōng xiǎo通晓
- tōng jī通缉
- tōng xìn通信
- tōng rǔ通乳
- tōng zé通则
- tōng diàn通电
- bǔ tōng卜通
- dǎ tōng打通
- zhī tōng知通
- tōng chàng通畅
- tōng shǐ通史
- bù tōng不通
- pǔ tōng普通
- tōng zhàng通胀
- kǎo qū考区
- kǎo jí考级
- kǎo lǜ考虑
- zhōng kǎo中考
- cān kǎo参考
- kǎo dìng考订
- kǎo jiào考教
- kǎo yàn考验
- kǎo chéng考成
- kǎo qǔ考取
- dìng kǎo订考
- kǎo jiàn考鉴
- sī kǎo思考
- gāo kǎo高考
- jiān kǎo监考
- àn kǎo案考
- kǎo jiǎn考检
- jù kǎo具考
- jiǎng kǎo讲考
- fáng kǎo房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