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政

词语解释
弊政[ bì zhèng ]
⒈ 损害公益的政治措施。
例改革弊政。
英bad policy;
引证解释
⒈ 不良的政令;腐败的政治。
引《汉书·公孙弘传》:“夫使邪吏行弊政,用倦令治薄民,民不可得而化,此治之所以异也。”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刺史 柳蒙 等任窃藩条,无心守职,成此弊政,害及平人。”
清 陈天华 《警世钟》:“若説他( 曾国藩 )不知道这些事体,缘何却把他的儿子 曾纪泽 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却不敢把朝廷的弊政更改些儿呢?”
国语辞典
弊政[ bì zhèng ]
⒈ 腐败不清明的政治。
引《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夫使邪吏行弊政,用倦令治薄民,民不可得而化,此治之所以异也。」
《孤本元明杂剧·闹铜台·第一折》:「忽听的监仓官弊政,弓兵排列势狰狞。」
分字解释
※ "弊政"的意思解释、弊政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奸佞不除,弊政不消,我大唐中兴无望,郎岌不才,但也愿效法先贤,尽匹夫绵薄之力,向今上进言,诛奸除弊,再兴我大唐盛世。
2、历史上,北宋范仲淹力除门荫、纳粟之风,遭遇重重阻力;明朝张居正力推“考成法”,纠治政以贿成、钻刺成风的弊政,推行中梗阻不少。
3、修弊政,拓疆土、斗权奸,与金人决一死战!且看秀才习武、商贾用兵!“青山徐徐,盈动我心,碧波东去,铁马金戈,情与义该如何取舍?”。
4、迷信权力,通过行政权力监控舆论,苛待异论,成为中华古代积久的弊政。
5、黄巢向全国发布檄文,揭露了唐朝宦官专权、官吏贪暴、纲纪败坏、科举失才等弊政,提出了“禁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
6、将来年长,即成冠礼,而亲掌朝政,则振兴汉统,复光武之盛事,为期不远也!如今父亲辅政,平定十常侍之乱,罢黜前朝弊政,擢天下名士相佐。
7、清朝初年承袭明朝数十年弊政,加之改朝换代,数年战乱不休,民不聊生,天下子民逃散疲病而去大半。
8、为匡时救世,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拯救活动,大致可分为舆论层面政治批判和实践层面对弊政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纠治和打击活动。
9、他刚直无私、指斥弊政,惩奸治恶且言辞切直。
10、李昪即位之后,积极改革弊政,缓征赋税,兴利除害,休养生息,数年之间,使江淮大地出现相对安定的局面,接着国家即呈现旷土尽辟、桑柘满野的繁盛景象。
11、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
12、南宋义役多被学界视为一大弊政,但它其实存在一个由利趋弊的过程。
13、捐纳种种弊政,农民于缴纳额定的赋税以外,又加上一层军兵费的新负担。
相关词语
- héng bì恒弊
- bì hùn弊混
- zuò bì作弊
- bì shì弊世
- bì duān弊端
- chē bì车弊
- bì fǎ弊法
- bì pú弊仆
- bì luàn弊乱
- jiā bì家弊
- bà bì罢弊
- bì xué弊穴
- bìng bì病弊
- lì bì利弊
- yǎn bì揜弊
- bì gěng弊梗
- bì lòu弊陋
- bì hài弊害
- jiāo bì浇弊
- bì huì弊秽
- bào zhèng报政
- zhèng jì政绩
- rén zhèng仁政
- de zhèng得政
- bān zhèng颁政
- dǎng zhèng党政
- cān zhèng yì zhèng参政议政
- rǒng zhèng宂政
- bù zhèng布政
- fǔ zhèng辅政
- zhèng dé政德
- xīn zhèng新政
- bài zhèng稗政
- běn zhèng本政
- zhèng fǎ政法
- bǐ zhèng笔政
- bàng zhèng谤政
- chū zhèng初政
- fàn zhèng犯政
- bì zhèng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