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商

词语解释
洋商[ yáng shāng ]
⒈ 买办。
例偕洋商伍同至逆船。——《广东军务记》
英comprador;
引证解释
⒈ 鸦片战争前, 厦门、广州 等处专营对外贸易的洋行商人的简称。
引《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再讲到那枝孔雀花翎的贵重……那班盘剥重利的洋商盐商,都得花到上万的银子,纔捐得这件东西到头上。”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六节:“林则徐 传集怡和行 伍绍荣 等洋商,宣布谕帖,令转谕各洋商公司人等报明存烟实数。”
⒉ 鸦片战争后,专指来我国经商的外国商人。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二回:“兄弟是洋商所用的人,万一有甚么事牵涉到我,只要洋东一出面,就万事都消了。”
茅盾 《子夜》五:“可是成绩在那儿呀?还不是为的办理不善,亏本停歇,结局多半跑到洋商手里去了。”
分字解释
※ "洋商"的意思解释、洋商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且先存此等见解,先发此等谬言,则刁猾洋商欺其不明洋务商务规例,乃从而生心,作得步进步之想,是启隙而令人攻也。
2、洋商内伍敦元系总商居首之人,责任尤专,各国夷情,亦为最熟。
3、洋商借重特权,在内地非通商口岸城镇非法开设行栈和进行不法贸易者比比皆是[造句 网]。
4、五、各国以后如不待中国督抚商允,竟至多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以致百姓怀疑,借端启衅,毁坏洋商教士的人命产业,事后中国不认赔偿。
5、洋商运洋货及入内地购土货,又有内地半税,今以一次完纳,虽若稍重而仍可加诸售价内以取偿于华民。
6、当遇到外国水手或初到上海的洋商外出购物时,他们就自荐做外国人的向导,从中渔利。
7、西方在华领事法庭和法院,依据西方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审理以洋商为被告的华洋商事讼案。
8、洋商借重特权,在内地非通商口岸城镇非法开设行栈和进行不法贸易者比比皆是。
9、请定洋商夹带**罪名,依化外有犯之例,人即正法,货物入官,责具甘结。
10、在上海,报纸多半在租界内出版,且挂着洋商的招牌,各报对报律的禁条根本不予理会,甚至连注册的手续也不去办理。
11、原来洋商播弄行市,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上海茶市崩盘,茶庄、茶栈纷纷歇业,茶商败家者不知凡几。
12、例如,光绪六年(1880),上海县官府还出示禁止仿办吕宋票,并处理了两批托寄洋商名下私制彩票之人。
相关词语
- yīng yáng鹰洋
- yáng zuì洋罪
- yáng rán洋然
- běn yáng本洋
- hào yáng浩洋
- nán yáng南洋
- yīng yáng英洋
- yáng yóu洋油
- yáng zì洋字
- xiàn yáng现洋
- xǐ qì yáng yáng喜气洋洋
- mì yáng沕洋
- bái yáng yáng白洋洋
- liú yáng留洋
- yáng yuán洋元
- yín yáng银洋
- yáng yáng dé yì洋洋得意
- yáng yín洋银
- fèi yáng yáng沸洋洋
- jiǎo yáng角洋
- shāng tǎo商讨
- shāng dài商贷
- shāng chāo商超
- shāng pù商铺
- huī shāng徽商
- qīng shāng清商
- shāng hù商户
- dà shāng大商
- shāng jiè商界
- diǎn shāng典商
- sù shāng素商
- què shāng确商
- cuō shāng磋商
- hán shāng寒商
- fān shāng番商
- dài shāng贷商
- shāng shāng商商
- shāng yùn商韵
- chǎng shāng场商
- shāng liáng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