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ntóu

缠头


拼音chán tóu
注音ㄔㄢˊ ㄊㄡˊ

繁体纏頭

缠头

词语解释

缠头[ chán tóu ]

⒈  指古代艺人把锦帛缠在头上作装饰。

decorating brocade round the head in ancient actors;

⒉  演毕,客人赠艺人的锦帛;后作为送给艺人礼物的通称。

五陵少年争缠头。——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present actors with brocade;

⒊  回族人以白布包头。

white cloth round the head in Hui nationality;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歌舞艺人表演完毕,客以罗锦为赠,称“缠头”。

唐 杜甫 《即事》诗:“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太平御览》卷八一五引《唐书》:“旧俗,赏歌舞人,以锦綵置之头上,谓之‘缠头’。”

⒉  后来又作为赠送妓女财物的通称。

宋 陆游 《梅花绝句》:“濯锦江 边忆旧游,缠头百万醉青楼。”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当日取出十两银子送与 王赛儿,做昨日缠头之费。”
郁达夫 《日本竹枝词》之九:“公子缠头随手掷,买花原为卖花人。”

⒊  我国 回 族和 维吾尔 族,有一部分人习以白布缠头, 清 代官书或文籍中常称为 缠头、缠头回 或 缠回。

《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城内及附近 回 民约万餘户,男戴印花小帽,女穿红衣,土人呼为 缠头。”
范长江 《中国的西北角》第四篇九:“新疆 大部的人口是 东土耳其 人,大致即 中国 历史上所谓 突厥。他们喜以布包头,故 汉 人呼之曰 缠头,又因他们多半奉回教,故又叫做 缠回。”
董必武 《我国抗战二年来的民众运动》:“西北的 缠回,西南的 苗 夷,都认识 日 寇的凶残狡猾,都激起同仇敌忾的热忱。”

⒋  缠扰不休的人。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二折:“我这个度人的好是缠头。”

国语辞典

缠头[ chán tóu ]

⒈  古时舞者用彩锦缠头,当宾客宴集,赏舞完毕,常赠罗锦给舞者为彩,称为「缠头」。对于青楼歌妓,宾客也往往赐锦,或以财物代替。后把送给歌伎或妓女之财物称为「缠头」。

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宋·陆游〈梅花绝句〉一〇首之四:「濯锦江边忆旧游,缠头百万醉青楼。」

⒉  回人以白布缠头,称为「缠头回子」。

分字解释


※ "缠头"的意思解释、缠头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他穿着褐色的短衣,下身穿着喇叭裤,脚上还有缠腿,就像电影里面那些西域江湖人的劲装,脸上白白净净的没有胡子,头上的缠头也是褐色的。

2、2011年7月31日,南京浦口区兴浦路117号小区,一名深夜回家的女子在楼道里遭送奶工袭击,不仅身上现金被抢,还被胶带缠头窒息而死。

3、缠头过脑、刺刀、劈刀、撩刀、云刀、带刀.

4、舞凤髻蟠空,袅娜腰肢温更柔。轻移莲步,汉宫飞燕旧风流。谩催鼍鼓品梁州,鹧鸪飞起春罗袖。锦缠头,刘郎错认风前柳。

5、湖南、湖北百姓尽裹网巾,白布缠头,擒杀县佐,公文阻隔,音信不通。

6、缠头裹脑、刺刀、劈刀、撩刀、云刀、带刀.

7、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捎不知数。

8、唉,她银丝缠头了,为咱知青也算付出了很多心血,就别再伤她心了,让她数叨几句吧。

9、7月31日,南京浦口区兴浦路117号某小区发生一起凶杀案,一名深夜回家的女子在楼道里遭歹人侵害,身上现金被抢走后,又被胶带缠头,导致窒息死亡。

10、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11、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12、阿旺指着山上,有些百无聊赖,正了正头顶上的缠头布,把单间带有苗绣的书包也摘了下来,像扎裤腰一样的用两根书包带扎在腰里。

13、古老蛮风"以布缠头"者常现街头。

14、常见动作有:缠头裹脑、刺刀、劈刀、撩刀、云刀、带刀.

15、“杞”黎男子多用二三米长的黑色或红色头巾缠头。妇女的头巾宽两端绣有花纹,并有垂须。

16、走进大理区,满天下都是白族人民了,妇女多有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的民族服装。

17、周一上班开头,周二忙碌挠头,周三繁琐缠头,周四净是乱头,周五有点眉头,周末尽是乐头。周末到了,愿你美好上心头,出门碰彩头,全身有劲头,快乐无尽头,满是精神头。

18、只见她,绿锦缠头束紫袖,好威武,七星宝剑挎腰间。

19、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20、清初文人叶梦珠在《阅世编》一书中记述:今世所称包头,意即古之缠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