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òu

受赂


拼音shòu lù
注音ㄕㄡˋ ㄌㄨˋ

繁体受賂

受赂

词语解释

受赂[ shòu lù ]

⒈  取得财宝。

⒉  接受贿赂。

引证解释

⒈  取得财宝。 《穀梁传·桓公二年》:“取 郜 大鼎于 宋,戊申,纳于太庙。

桓 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乱,受赂而退,以事其祖,非礼也。”

⒉  接受贿赂。

《后汉书·皇甫嵩传》:“吏有因事受赂者, 嵩 更以钱物赐之,吏怀惭,或至自杀。”

国语辞典

受赂[ shòu lù ]

⒈  取得财物。

《谷梁传·桓公二年》:「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乱,受赂而退,以事其祖,非礼也。」

⒉  收受贿赂。

汉·刘向《列女传·卷六·齐威虞姬传》:「有司受赂,听用邪人,卒见复冒,不能自明。」
《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吏有因事受赂者,嵩更以钱物赐之,吏怀惭,或至自杀。」

分字解释


※ "受赂"的意思解释、受赂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周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2、他又以四大名捕为其爪牙,擅自鞫讯,诬陷忠良,便渔百姓,矫旨受赂,不附者均尽斥去,纳贿攀附者无不以超升,这等气焰,如此大害,怎可不除?

3、陈亮出狱后感慨,“亮滥膺无须之祸,初欲以人残其命,后欲以受赂残其躯,拒狱反端,搜寻竟不得一笔之罪……可谓吹毛求疵之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