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ánmín

顽民


拼音wán mín
注音ㄨㄢˊ ㄇㄧㄣˊ

繁体頑民

顽民

词语解释

顽民[ wán mín ]

1.本指殷代遗民中坚决不服从周朝统治的人。《书 · 毕命》:“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孔传:“惟殷顽民,恐其叛乱,故徙于洛邑,密近王室,用化其教。”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十:“\'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义土犹或非之。\'义士即《多士》所谓\'迁殷顽民\'者也。由周而言,则为顽民;由商而论,则为义士矣。”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编第一章第二节:“殷人被征服了以后事实上是作了奴隶,他们算是受尽了轻视和虐待的,周室的人称他们为\'蠢殷\',称他们为\'顽民\',一直到春秋战国的时候都还把他们的后人当蠢人看待。”后泛指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朝的人。

2.愚妄不化的人。

国语辞典

顽民[ wán mín ]

不服从政府命令的人民。

例证《书经 · 毕命》:“毖殷顽民,迁于洛邑。”
《老残游记 · 第七回》:“小盗则随时随地无赖之徒及失业的顽民胡乱抢劫。”

分字解释


※ "顽民"的意思解释、顽民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耶和华阿、敌辱骂、顽民亵渎了你的名、你记念这事.

2、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

3、周公知道顽民留在商地势必继续作乱,必须迁居洛邑,才能就近管理。

4、耶和华阿,仇敌辱骂,愚顽民亵渎了你的名,求你记念这事。

5、为防止倭寇和来自海上的反清力量,清政府长期厉行海禁政策,严禁官民出洋,并把海外华侨视为“化外顽民”、“天朝莠民”。

6、在为慑服商顽民而建的东都洛邑城落成后,洛邑建成之后,把曾经反对周朝的“殷顽民”。

7、顽民起应明者自号义兵,用永历年号。

8、其人智谋过人,手战之道高强,在顽民中很有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