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故

词语解释
国故[ guó gù ]
⒈ 本国固有的学术与文化(多指语言文字、文学、历史等)
例整理国故。
英the national cultural, esp. literary heritage;
⒉ 国家所遭受的凶、丧、战争等重大变故。
例另后不意遽闻国故,哀号追慕迨今未已。——宋·苏轼《与滕达道书》
英disaster;
引证解释
⒈ 国家所遭受的凶、丧、战争等重大变故。
引《礼记·文王世子》:“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
孙希旦 集解引 刘敞 曰:“合,谓合乐也。有国故者,谓凶札师旅也。”
凶,指灾荒;札,指疫疠。 宋 苏轼 《与滕达道书》之二:“别后不意遽闻国故,哀号追慕,迨今未已。”
⒉ 指我国古代的学术、文化。
引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欲综核名实,在士大夫舍楷书帖括,而讨朝章讨国故始。”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什么保存国故,什么振兴道德,什么维持公理,什么整顿学风……心里可真是这样想?”
国语辞典
国故[ guó gù ]
⒈ 国家所遭受的事故。
引《礼记·文王世子》:「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
⒉ 本国固有的文化与学术。
例如:「他一心想保存国故,振兴文化。」
分字解释
※ "国故"的意思解释、国故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纂修官按纂修凡例加以选编,以编年体详尽记载皇帝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国故。
2、章太炎先生在《国故论衡·文学论略》里说“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3、所纂辑《骨董琐记》、《骨董续记》、《骨董三记》涉及金石、书画、陶瓷、雕绣,其中记明清两代朝章国故、遗闻轶事,尤为详备。
4、可惜一班学者只注意于朝章国故而绝不注意于民间传说,以至失去了许多好的材料。
5、顾颉刚以特有的“古史辨”方式整理国故,实际上是以历史的眼光在求真意义上对传统经学进行彻底的批判。
6、在整理国故运动中,新文化人发掘了明清白话小说和历史悠久的古代白话文传统,为白话文运动寻找国语范本和历史的渊源;
7、国故研究者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有深厚的研究功底.
8、可是,在传统与现代这两股巨力之间,“整理国故”左支右绌、窘迫不堪,根本无法找到平衡点。
相关词语
- guó wén国文
- guó jiāng bù guó国将不国
- guó fáng国防
- guó shì国事
- guó dū国都
- guó wáng国王
- guó wù国务
- fǎ guó guó lì xíng zhèng xué xiào法国国立行政学校
- guó lì国力
- yún guó郧国
- fó guó佛国
- guó jì国际
- guó fǎ国法
- bié guó别国
- guó shī国师
- guó jūn国军
- zuǒ guó左国
- fù guó富国
- shǔ guó属国
- běi guó北国
- gù quàn故券
- gù shí故识
- gù lì故吏
- gù wù故物
- gù tài故态
- gù qíng故情
- gù nián故年
- gù qī故妻
- dūn gù敦故
- gù yǒu故有
- gù shì故世
- gù qín故琴
- gù tǔ故土
- gù rán故然
- gù shū故书
- chén gù陈故
- gù sāi故塞
- rú gù如故
- gù mù故墓
- gù lǎo故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