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iú tōng
注音ㄑ一ㄡˊ ㄊㄨㄥ
⒈ 谋求显达。
⒉ 谓拜见主人时,请管门人通报姓名。
⒊ 请求通使往来。
⒈ 谋求显达。
引《庄子·秋水》:“孔子 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⒉ 谓拜见主人时,请管门人通报姓名。
引《后汉书·丁鸿传》:“今大将军虽欲勑身自约,不敢僭差,然而天下远近皆惶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謁辞,求通待报,虽奉符璽,受臺勑,不敢便去,久者至数十日。”
《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求通者,求通名也。”
⒊ 请求通使往来。
引明 徐祯卿 《翦胜野闻》:“余尝见 倭国 求通,表文曰:‘臣闻三皇立位,五帝禪权,岂谓中华之有主,焉知夷狄之无君?’”
1、本文力求通过澄清术语来减少混淆,试图通过尽可能使用以上术语而避免任何不明确性。
2、人民网总裁、总编辑廖玒说,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在《报馆有益于国事》的文章中提出,报纸的作用是去塞求通,劝百讽一,同舟共艰。
3、因为读书须循序渐进,须区别缓急轻重,如果一上来就想要求深求通,不仅费时迂久,对于阅读兴趣也是一种消磨损耗。
4、传统的用浓度变化求通风量的公式是建立在单室通风模型上的。
5、变故迭生迷茫起,翻山涉水求通达。
6、本文力求通过论证和解读二者的诸多异同,揭示民谣、民歌作为早期民间口头文学的共性,探寻二者差异性的历史与文化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