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jiào

三教


拼音sān jiào
注音ㄙㄢ ㄐ一ㄠˋ

三教

词语解释

三教[ sān jiào ]

⒈  汉儒谓夏尚忠,殷尚敬,周尚文,称为“三教”。

⒉  指儒家的施教内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艺、合称“三德”。

⒊  佛教传入我国后,称儒、道、释为“三教”。

引证解释

⒈  汉 儒谓 夏 尚忠, 殷 尚敬, 周 尚文,称为“三教”。

汉 班固 《白虎通·三教》:“王者设三教者何…… 夏 人之王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 殷 人之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 周 人之王教以文,其失薄,救薄之失莫如忠。”

⒉  指儒家的施教内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艺、合称“三德”。

汉 徐干 《中论·治学》:“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曰智、仁、圣、义、中、和。教以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教以六艺,曰礼、乐、射、御、书、数。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⒊  佛教传入我国后,称儒、道、释为“三教”。

《北史·周本纪下》:“十二月癸巳,集羣官及沙门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
唐 牛肃 《牛应贞》:“学穷三教,博涉多能。”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三教》:“上问曰:‘三教何者为贵?’对曰:‘释如黄金,道如白璧,儒如五穀。’上曰:‘若然,则儒贱邪?’对曰:‘黄金白璧,无亦何妨;五穀於世,岂可一日闕哉!’”
鲁迅 《华盖集·补白二》:“佛教初来时便大受排斥,一到理学先生谈禅,和尚做诗的时候,‘三教同源’的机运就成熟了。”

国语辞典

三教[ sān jiào ]

⒈  夏代教忠,商代教敬,周代教文,称为「三教」。见汉·班固《白虎通·卷七·三教》 。

⒉  佛、儒、道三教的合称。

英语the Three Doctrines (Daoism, Confucianism, Buddhism)​

德语die /Drei Lehren/ (S, Buddh)​

法语les Trois Religions, taoïsme, confucianisme et bouddhisme

分字解释


※ "三教"的意思解释、三教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四海之内,莫非兄弟;三教九流,尽是朋友。

2、在中国思想史中,三教合一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思潮。

3、那個年代得上海黑幫,都是些三教九流的人聚在一起的。

4、第三教亲有效沟通话术,快速提高成交率!

5、“三教互补”使意象语言和推理语言在唐代艺术思维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6、金庸小说里的人物大都属三教九流之辈。

7、我是個生意人,三教九流的朋友,我都得罪不起。

8、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9、"和三教九流混在一起不适合警官的行为"。

10、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11、既相融相摄又相拒相斥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三教关系的基本形式。

12、他费了九流三教,也没举起石狮子。

13、九流三教,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不可胜计,岂能尽数!

14、婆婆三教九流的门道熟,那精通鼠窃狗盗之术、身手轻巧灵活的人可曾着手寻找?

15、逛完三教洞,崇庆寺、嘛呢寺、千佛阁,刚接近地藏寺时,珍宝探测器震动起来。

16、他以儒为本,兼取佛道,有揉合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倾向。

17、这个大杂院住的是三教九流的人物,环境并不单纯。

18、三教在耶路撒冷都有圣迹,都自称是自己的圣城。

19、一个人不能自卑,千万不要三教九流地划分什么层次,并把自己归为某个层次来限制自己的能量。

20、当日三教签押封神榜,你也在碧游宫,晓得弥封无影、死后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