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àn chén
注音ㄐ一ㄢˋ ㄔㄣˊ
繁体諫臣
⒈ 直言规劝之臣。
⒉ 掌谏诤的官员。
⒈ 直言规劝之臣。
引《国语·晋语一》:“有纵君而无諫臣,有冒上而无忠下,君臣上下,各饜其私。”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季敬姜》:“桓公 坐友三人,諫臣五人,日举过者三十人,故能成伯业。”
⒉ 掌谏诤的官员。
引唐 柳宗元 《驳复仇议》:“当时諫臣 陈子昂 建议诛之而旌其閭。”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国朝諫臣,首数 彭鹏、郭琇。”
⒈ 负责或勇于劝谏天子过失的臣子。
例如:「魏征是历史上有名的谏臣。」
1、二净为唱工花脸,剧中多饰演谏臣名将,如《大保国》中徐延昭、《白良关》中的尉迟恭、《下河东》中的赵匡胤等。
2、最好的情形是,奥巴马将鼓励萨默斯扮演“谏臣”的角色。
3、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
4、谏诤是一项综合了诸种文化因素的政治实践,儒家对唐代文人谏臣意识的形成及其谏诤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