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编年体编年体的意思
biānnián

编年体


拼音biān nián tǐ
注音ㄅ一ㄢ ㄋ一ㄢˊ ㄊ一ˇ

繁体編年體
词性名词

编年体

词语解释

编年体[ biān nián tǐ ]

⒈  一种按时间顺序编排史实的史书体裁。

in the style of annals; in chronological order;

引证解释

⒈  中国 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特点是按时间顺序编排史实。 《竹书纪年》、《春秋》为 中国 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汉 司马迁 改编年为纪传, 汉 荀悦 又改纪传为编年,自是纪传与编年并行。至 宋 司马光 撰《资治通鉴》,上起 周威王 二十二年,下迄 五代 末,前后1362年,以通史编年,成为编年体史书的巨著。编年体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容易看出同时期各事件之间的联系,但记事前后分隔,首尾难以联贯,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典章制度等也不易详其源委。

国语辞典

编年体[ biān nián tǐ ]

⒈  按年代先后顺序列记事实的史书体裁。如《春秋》、《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的史学巨著。

分字解释


※ "编年体"的意思解释、编年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志文为记述体,大事记为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人物志为纪传体,凡例、图、表为说明文字。

2、2011年不过是对编年体历史记载的古代风俗的新认识,一年一度绕着太阳旅行的必然起点。

3、好像许多长篇编年体叙事性做品一样,它注重挖掘细节,不过这能否可取尚有争议。

4、近几年,有学者提出顺治朝曾修成编年体《明史》等见解,这是值得商榷的。

5、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6、《春秋》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至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一门关于史书编纂的专门学问:编年体史学。

7、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

8、接下来的展览陈列采用史学编年体与记事体方式展开,场景式地展示了六大版块。

9、纂修官按纂修凡例加以选编,以编年体详尽记载皇帝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国故。

10、这部纪传体的晋史之所以误作编年体的史书,也是有因可寻的。

11、这一体例的设计,强化了编年体文学史的表现力。

12、在编年体的模式之下,传记性、游记性以及戏剧性的次情节类型也都存在着。

13、综述有叙有议,以叙为主;大事记采用编年体和纪事本末相结合语体文记述,其余均采用记叙文体。

14、Stone与其他想为他们自己的时代作编年体传记的大多数人一样,也的确就布什做出了一些将来会被推翻的有根据的猜测。

15、公元前722年编年体史书《春秋》采用干支记日。这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记日法。

16、章节应该按照编年体的顺序来安排,并且应该清楚明了的。

17、这本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中国古代珍贵的文化遗产。

18、东汉的荀悦对史学独立有巨大贡献,他不仅第一个建议设置专职史官,还写了汉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汉纪》,发凡起例之功不可磨灭。

19、如同许多长篇编年体叙事性作品一样,它注重挖掘细节,不过这是否可取尚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