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不全的成语故事


残缺不全

拼音cán quē bù quán

基本解释残缺:缺少一部分;不完整。残余短缺不完全。形容物体经过破坏;变得不完整了。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十二:“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


暂未找到成语残缺不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残缺不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人老珠黄 清 张贵胜《遣愁集》:“人老珠黄,春残花谢。”
知无不言 《魏书 崔光传》:“臣之愚识,知无不言。”
聊以慰藉 鲁迅《“呐喊”自序》:“有时候乃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古稀之年 唐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浓眉大眼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只见里面一个浓眉大眼的黑面肥胖妇人,穿着一件黑夏布小衣,两袖勒得高高的,膊肘子也露了出来。”
清君侧 《公羊传 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唐 李商隐《有感》诗:“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新唐书 仇士良传》:“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
沉吟不语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万选听了,沉吟不语。
收因种果 元·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折:“当日要一文钱没处求,今日享千种粟飞嫌薄……权做个收因种果。”
躬操井臼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年二十余,始于归,躬操井臼,琴瑟甚调。”
身废名裂 朱自清《史记·汉书第九》:“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要发抒意中的郁结,只有这一条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