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饿莩的成语故事


野有饿莩

拼音yě yǒu è piǎo

基本解释饿莩:饿死的人。郊外有饿死的人。形容战乱或灾后的景象。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暂未找到成语野有饿莩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野有饿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死气沉沉 鲁迅《书信集 致吴渤》:“上海有官立的书报审查处,凡较好的作品,一定不准出版,所以出版界都是死气沉沉。”
敌不可纵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有案可查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7章:“我是公务人员,一切手续证件齐全不缺,有案可查,有凭可证。”
东横西倒 刘复《晓》诗:“回看车中,大家东横西倒,鼾声呼呼。”
睡长梦多 老舍《四世同堂》:“所长,毛遂自荐,我当大媒好了!事情是越快办越好,睡长梦多!”
食不累味 《晋书·石季龙载记》:“士阶三尺,茅茨不翦,食不累味,刑措不用。”
养虎自啮 《洛阳伽蓝记 建中寺》:“养虎自啮,长虺成蛇。”
邻为壑式
黨同妬異
腷腷膊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