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见之明的成语故事


独见之明

拼音dú jiàn zhī míng

基本解释形容对事情有独到的见解,出自《淮南子·汜论训》。


暂未找到成语独见之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独见之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草偃风从
礼贤下士 《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以养伤身 《庄子·让王》:“夫人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按,此语亦见《吕氏春秋·审为》与《淮南子·道应训》。
泮林革音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
雕肝琢肾 唐 韩愈《赠崔立之评事》诗:“劝君韬养待征招,不用雕琢愁肝肾。”
一面虚词 《三国志通俗演义·姜维避祸屯田计》:“明公休听外人一面虚词,欲杀某也。”
推诚相见 《北齐书 慕容绍宗传》:“我与晋州推诚相待,何忽辄相猜阻,横生此言。”
倍道而行 《失街亭》:“司马懿背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
豪气干云
絃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