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印子鱼的成语故事


通印子鱼

拼音tōng yìn zǐ yú

基本解释亦称'通应子鱼'。即子鱼。宋王安石《送福建张比部》诗有'长鱼俎上通三印'之句,福州濒海多鱼,初不专指子鱼而言。至苏轼《送牛尾狸与徐使君》诗'通印子鱼犹带骨,披绵黄雀漫多脂',始以'通印子鱼'对'披绵黄雀'。亦有称'通应子鱼'者,或以为出于通应江水,或以为其地有通应侯庙。


暂未找到成语通印子鱼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通印子鱼)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若敖鬼馁 《左传·宣公四年》:“若敖氏之鬼,不其馁尔?”
三余读书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寻章摘句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得意忘象 唐·梁肃《止观统例议》:“非夫聪明深达,得意忘象,其孰能知乎?”
颐指进退 《旧唐书·郭子仪传》:“麾下老将若李怀光辈数十人,皆王侯重贵,子仪颐指进退,如仆隶焉。”
向天而唾
翩翩少年 张恨水《夜深沉》第八回:“真是一位翩翩少年,大概是一位大学生吧,在他的西服小口袋里,插了一枝自来水笔。”
人模人样 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怎人模人样,做出这等不君子待何如?”
贤否不明
金衣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