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一十的成语故事


一五一十

拼音yī wǔ yī shí

基本解释五个;十个地计数。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无遗漏。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暂未找到成语一五一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五一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披古通今 南朝·梁·简文帝《书案铭》:“敬客礼贤,恭思俨束,披古通今,察奸理俗。”
登高去梯 《孙子 九地》:“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寂然无声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1卷:“这些和尚是山野的人,收了这残盘剩饭,必然聚吃一番,不然,也要收拾家火,为何寂然无声?”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释,亦得超生去了。”
程门飞雪 鲁迅《书信集·致许广平》:“程门飞雪,贻误多时。”
千古卓识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第二卷:“何仲默云:‘陆诗体俳语不俳,谢则体语俱俳。’可谓千古卓识。”
拾遗补阙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
穷神知化 《周易·系辞下》:“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束手就殪 《明史·黄得功传》:“主逃将溃,无所一用其力,束手就殪,与国俱亡而已。”
十六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