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一十的成语故事


一五一十

拼音yī wǔ yī shí

基本解释五个;十个地计数。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无遗漏。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暂未找到成语一五一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五一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贸首之仇 《战国策·楚策二》:“甘茂与樗里疾,贸首之仇也。”
离世绝俗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伯夷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可谓离世绝俗矣。”
耿介之士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死亡枕藉 朱自清《执政大屠杀记》:“那时前后都有枪弹,人多门狭,前面的枪又极近,死亡枕藉。”
不见棺材不落泪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言之有序 《周易 艮》:“言有序,悔亡。”
念念不舍 梁启超《节本明儒学案·忠宪高景逸先生攀龙》:“立坐食息,念念不舍。”
探赜索隐 《周易 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
总戈成林
鹤困鸡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