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山碑的成语故事

拼音sān gōng shān bēi
基本解释汉光和四年祀三公山的碑刻。文字漶甚,旧拓亦仅残存三﹑四百字。隶书二十四行,行四十字,额中央题'三公之碑'四字,左右为'封龙君'﹑'灵山君'六字。
暂未找到成语三公山碑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三公山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无计可施 | 元 无名氏《施仁义刘弘嫁婢》第三折:“使小圣展转彷徨,无计可施。” |
反面教员 | 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它是全世界人民的反面教员。” |
中道而止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我求大法,岂可中道而止。” |
鬻矛誉楯 | 语出《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
一而光 | |
推枯折腐 |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今我至京师,陈上谷、渔阳兵马之众,还出太原、代郡,反复数十日,归发突骑以奔乌合之众,如推枯折腐耳。” |
一体知悉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 |
遮掩耳目 |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听说事后执政府乘人不知,已将尸首掩埋了些,以图遮掩耳目。” |
一介之辅 | |
微妙玄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