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三公山碑三公山碑的意思
sāngōngshānbēi

三公山碑



三公山碑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汉光和四年祀三公山的碑刻。文字漶甚,旧拓亦仅残存三﹑四百字。隶书二十四行,行四十字,额中央题'三公之碑'四字,左右为'封龙君'﹑'灵山君'六字。

详细解释

汉光和四年祀三公山的碑刻。文字漶甚,旧拓亦仅残存三、四百字。隶书二十四行,行四十字,额中央题“三公之碑”四字,左右为“封龙君”、“灵山君”六字。

清叶廷琯《吹网录·元氏封龙山颂》:“道光中,嘉兴沉君匏庐守真定时,辑《常山贞石志》二十四卷,以搜得光和四年《三公山碑》为快。”

百科解释三公山碑,汉代光和四年祀三公山的碑刻,碑刻残存三、四百字。


基础信息

拼音sān gōng shān bēi

注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三公山碑的意思解释、三公山碑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处实效功 处:办理。效:效验,效果。功:功绩,成效。处理事情从实际出发,讲究功效。
见危致命 见“见危授命”。
一见倾心 倾心:一心向往。初次相见便完全被对方吸引住了。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箭:弓箭;弦:弓上用以发箭的牛筋绳子。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射。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
开阶立极 旧指开创基业,建立统治。
名垂竹帛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绳趋尺步 绳、尺:木工校曲直、量长短的工具,引伸为法度;趋:快走;步:行走。指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
貌不惊人 指相貌平常,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今不如昔 昔:往昔;过去。现在不如过去。
相形失色 形:对照。相比之下;显得不足。
按图索骏 指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参
书空咄咄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丰衣足食 穿的吃的都很充足富裕。形容生活富足。
戕身伐命 伤害身体。
大彻大悟 彻:明白;贯通;悟:领会;领悟。最彻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觉悟。佛教或道教指识破本来面目。
睹着知微 从明显的表象,推知到隐微的内情。
荏苒代谢 荏苒:时光渐渐过去;代谢:交替。指日月交替运行,时光渐渐消逝
井然有条 犹言井井有条。
铸此大错 错:错刀,古代币名。指造成严重的错误。
三汤两割 ①泛指烹饪之事。②指各种肴馔。
辟恶除患 辟:祛除。祛除邪恶与祸患。
受夹板罪 夹在中间受罪,两头不讨好。
神短气浮 谓心性浅薄浮躁。
去留无意 对于升迁得失漠不关心。
宫廷险恶 居心:存心;险:阴险;恶:恶毒。心地阴险恶毒。
壹留兀渌 象声词。形容声音含糊不清。
温州杂剧 即南戏。也叫'永嘉杂剧'。
惨惨幽幽 昏暗貌。惨,通'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