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三公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 guó sān gōng
基本解释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暂未找到成语一国三公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国三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白叟黄童 | 明 无名氏《衣锦还乡》第四折:“仰赖圣德仁慈,白叟黄童,焚香顶礼,俺永享快乐也。” |
汲汲忙忙 | |
由小见大 | 李欣《老生常谈·编村史》:“作自我教育的‘村史’,这却是破天荒的创造。联想所及,由小见大。” |
心劳意攘 | 元·刘庭信《端正好·金钱问卜》:“一见了神魂飘荡,不由我心劳意攘。” |
远井不解近渴 | |
涕泗滂沱 | 《诗经 陈风 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
事预则立 | 《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咏月嘲花 | 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一年年觉此身衰,一日日知前事非。咏月嘲花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
许由洗耳 | 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颖水滨……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间,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而饮之。” |
金鸡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