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三昧的成语故事


得其三昧

拼音dé qí sān mèi

基本解释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出处宋·苏轼《又赠老谦》:“泻汤旧得茶三昧。”


暂未找到成语得其三昧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得其三昧)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耳濡目染 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布鼓雷门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颜师古注:“雷门,会稽城门也,有大鼓,越击此鼓,声闻洛阳,故尊引之也。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
毁宗夷族 晋 陆机《谢平原内史表》:“方臣所荷未足为泰,岂臣蒙垢含吝所宜忝,窃非臣毁宗夷族所能上报。”
燕额虎头
穷途之哭 《晋书 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
燕俦莺侣 元·胡祗遹《点绛辰·赠妓》词:“黄梅雨,燕俦莺侣,那解芳心苦。”
矜己自饰 《后汉书 郑兴传》:“嚣矜己自饰,常以为西伯复作,乃与诸将议自立为王。”
瓷意妄为
马舞之灾
奔竞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