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背扼吭的成语故事


拊背扼吭

拼音fǔ bèi è kēng

基本解释吭,喉咙。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

出处语出《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按,亢,同“吭”。


暂未找到成语拊背扼吭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拊背扼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报本反始 西汉 戴圣《礼记 郊特牲》:“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
去伪存真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权衡在手,明镜当台,可以摧邪辅正,可以去伪存真。”
掇臀捧屁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独孤生归途闹梦》:“白长吉自捱进了身子,无一日不来掇臀捧屁。”
不齿于人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杂志》:“以为士人不齿,放弃终身。”
眼底无人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那两个是嫡亲兄弟……多是少年豪气,眼底无人之辈。”
倚闾之望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9回:“姑母接了此信,见了阿妹,也好放心,也免许多倚闾之望。”
功高盖世 唐浩明《曾国藩》第二部第二章:“小人在江湖上,到处听说将军功高盖世。”
勃然作色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太阿在握 明·沈德符《野获编·内臣兼掌印厂》:“世宗神圣,以至今上,俱太阿在握,可无过虑。”
犬牙差互 唐·柳宗元《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